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0版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的当代中国消费异化问题分析
者追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消费的满足度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相结合,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公益的双重提升。在此过程中,重视消费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消费文化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媒体引导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此外,倡导科学的消费模式,引导消费者理性对待广告宣传,鼓励选择对环境和社会有益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消费行为的转型升级。
  (二)优化消费环境,推进公平正义的经济制度改革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带来了异化需要并最终导致了异化消费,消费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不公平生产关系和分配机制,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消费能力的不均等。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异化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通过税收调控、收入分配改革等手段,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确保消费者在公平的环境中作出理性的消费选择,从根本上缓解消费异化问题。
  首先,税收调控应更加注重进步性和公平性,合理设定税率,对高收入群体和奢侈性消费行为征收更高比例的税费,以此抑制不合理的高端消费,同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税收优惠,提高其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其次,收入分配改革应致力于缩小收入差距,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等方式,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空间。
  最后,优化消费环境还需要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平等的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体社会的消费水平,也是促进消费公平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公平透明的消费市场环境,对消费欺诈和不公平交易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和惩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其消费的安全感和信心。
  (三)激发消费者的创造性消费能力,促进消费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改变外部世界的手段,也是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途径。因此,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消费文化的创造中,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多元发展,还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消费新趋势。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创新为消费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会。借助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使消费者能够在享受新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成为消费创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其次,挖掘文化创意潜力,丰富消费的内涵。文化是消费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历史遗产等资源,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提升消费的品质和层次,还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消费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满足感。
  最后,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树立环保意识。在全球面临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推广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仅是对环境负责的表现,也是实现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绿色消费,消费者不仅能够享受健康、安全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对当代中国的消费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发现,消费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可避免的产物,其本质在于生产关系的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的普遍存在。当代中国消费异化问题的多样表现,不仅体现了个体消费行为的失范,更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深层次矛盾。通过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的指导,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消费异化问题的根源和危害,从而在实践中寻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文章所提出的破解消费异化问题的实践进路,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等方式,重构健康合理的消费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未来,深入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对于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圣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中国化问题》,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0):17-22+91页。
  [2]徐璐:《背景、问题、视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论析》,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0:205-213页。
  [3]夏永梅:《解读中国异化消费现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02):104-107页。
  作者简介
  师嘉唯 成都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