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什么是延安文化?
从2015年开始,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筹办延安文艺纪念馆,到2020年开馆,前后近六年时间,我多次参与陈展方案的论证。最终确定的方案六个单元包括文艺队伍大集结、鲁迅艺术文学院、抗战文艺大繁荣、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大发展、延安文艺新出发。突出了延安文艺,实际上也就是突出了延安文化。在反复论证过程中,我对延安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著名党史专家陈晋2015年在《红旗文摘》第9期发表《中国共产党文化创新五个阶段》一文,其中提出:“抗日文化是一个多层格局,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以延安为代表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属于抗日文化,但更集中和鲜明地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典型体现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由此,延安文化成为抗日文化在抗战胜利后的前进方向,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的精神故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程中,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什么借鉴,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以为,最少有以下三个支撑。
第一,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所谓自信,就是进行自我评价时呈现的积极态度,往往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文化自信则表现为文化给予个体和组织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往往来源于文化的内涵和功用。延安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起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形成于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自始至终担当着唤醒民众、激励斗志的历史使命。党中央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延安十三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全党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的这种革命精神力量和高尚情操,共同凝聚成为延安文化的显著精神特征。今天,我们通过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就会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第二,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新形成了众多革命文化论著,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先后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凝聚着中国革命斗争的高超智慧和成功经验,形成了科学的革命文化理论。毛泽东曾经说:“自从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特别是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创作出大批受工农兵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又明确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航标。众多优秀文化作品围绕革命斗争的英勇事迹,进一步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成为延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白毛女》等作品形象地再现了革命斗争的情节和场景,使人们了解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体会和感受到延安文化的精神力量。
第三,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实践支撑。延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结晶,具有雄厚的实践基础。延安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无论封建士大夫推行的改良维新,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不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据中国的国情,开创了新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延安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了文化的自信力。回顾一百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实践基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忠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从2015年开始,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筹办延安文艺纪念馆,到2020年开馆,前后近六年时间,我多次参与陈展方案的论证。最终确定的方案六个单元包括文艺队伍大集结、鲁迅艺术文学院、抗战文艺大繁荣、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大发展、延安文艺新出发。突出了延安文艺,实际上也就是突出了延安文化。在反复论证过程中,我对延安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著名党史专家陈晋2015年在《红旗文摘》第9期发表《中国共产党文化创新五个阶段》一文,其中提出:“抗日文化是一个多层格局,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以延安为代表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属于抗日文化,但更集中和鲜明地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典型体现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由此,延安文化成为抗日文化在抗战胜利后的前进方向,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的精神故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程中,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什么借鉴,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以为,最少有以下三个支撑。
第一,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所谓自信,就是进行自我评价时呈现的积极态度,往往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文化自信则表现为文化给予个体和组织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往往来源于文化的内涵和功用。延安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起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形成于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自始至终担当着唤醒民众、激励斗志的历史使命。党中央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延安十三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全党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的这种革命精神力量和高尚情操,共同凝聚成为延安文化的显著精神特征。今天,我们通过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就会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第二,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新形成了众多革命文化论著,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先后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凝聚着中国革命斗争的高超智慧和成功经验,形成了科学的革命文化理论。毛泽东曾经说:“自从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特别是延安时期,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创作出大批受工农兵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又明确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航标。众多优秀文化作品围绕革命斗争的英勇事迹,进一步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成为延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白毛女》等作品形象地再现了革命斗争的情节和场景,使人们了解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体会和感受到延安文化的精神力量。
第三,延安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实践支撑。延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结晶,具有雄厚的实践基础。延安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无论封建士大夫推行的改良维新,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不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据中国的国情,开创了新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延安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了文化的自信力。回顾一百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实践基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忠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