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0版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建设的演进及特点
关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享受到更加充分的文化权益。陕西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十分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将关注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上议事日程,指出要“重视基层特别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封建迷信、虐待老人、遗弃女婴、聚众赌博等问题,使农村的社会风气有新的改观”(90页)。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大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45页)。其中将人民享有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将文化惠民、文化服务对象瞄准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公益性特点更加明显。
  四是营造优质文化环境。优质的文化环境能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保障。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争取到一九八五年基本上做到市有博物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场,乡(公社)有文化站,厂有俱乐部”(22页),侧重通过改善硬件基础设施,满足人们的兴趣爱好,陶冶道德情操,增进文化素养。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要抓好“八大工程”,认真实施四项“软件工程”和四项“硬件工程”,除完善硬件设施外,也强调教育、文艺、理论、出版、精神文明建设等软件建设(88页)。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68页),侧重发挥舆论作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覆盖面,健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长效机制”(190页),体现了要发挥文化惠民作用,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加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改扩建,继续改造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⑦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
  五是打造丰富文化产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精神产品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历次省党代会都提出要创作优质的文化产品,多出精品。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时代风貌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22页)。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施精品战略,引导作家、艺术家积极创作富有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117页)。可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推进,省党代会侧重强调文化产品要接地气,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省第十次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都鲜明提出要创作有陕西特色的精品力作,省第十次党代会侧重要实施“精品战略”,创作出更多既有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145页)。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侧重要加大文艺创作生产扶持引导力度,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气派、陕西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文学陕军”“西部影视”“秦腔戏曲”等特色品牌(190页),这都充分体现对发展陕西地域文化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文化发展路径不断拓展,布局科学定位日益明确,既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又注重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既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又坚守文化为民初心,始终从省情出发,脚踏实地推进文化建设,体现对文化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
  文化建设演进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九次省党代会报告文本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梳理,总体反映了四十多年来陕西文化建设的演进过程,呈现三个基本特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省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一方面,体现了对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文化建设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而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无不蕴含着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最新思考和最新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来自于党的丰富实践。如党的十二大首次界定精神文明内涵,正是对十年“文化大革命”和长期“左”倾错误的痛定思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硬”的提出,也是因为二者发展出现失衡现象。文化建设的地位不断上升和思路逐步厘清,更是源于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包含着陕西对全省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实践思考和理论总结。省第十次、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多次强调“体现陕西特点、陕西特色”等,尤其在文化发展中,科学定位陕西省为文化大省,要求致力于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全省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2、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文化的根脉藏于历史中,继承历史文化中的营养与智慧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创新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从历次省党代会看文化建设,呈现出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特点。如文化建设布局就始终牢牢把握坚持意识形态的红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但又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运用创新理论成果。再如历届省党代会都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凝聚精神力量的主线,但逐步将中观层面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微观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