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客家文化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路径
文旅休闲消费市场的主力。玉湛高速公路开通后,广东游客数量激增,以周休二日微旅行中、短途行程为主消费形态,出游距离、景区停留时间、休闲游玩目的地半径都较去年呈现出扩张趋势,为2022年区内旅游市场全面有序复苏提供了条件。
博白县以市级、县级、乡级政府提供的乡村建设资金,扶持在地乡村社区产业的建立,并辅导村级产业工作坊、加工厂的升级,从传统农耕种养业和小型乡村加工制作转为以农产品为主的第一、第二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客家乡村文化、红色教育资源、服务体验为主的第三、第四产业,打造产业相互支撑,立体多元化产业格局,以此巩固全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化增长,注重对乡村居民的扶持与辅导,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融合趋势。
博白县为玉林市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域,又是客家族群为主,客家文化资源聚集鲜明的地区。近年来,利用客家文化题材、元素等建成很多新景点,但简单模仿与同质化现象较多,形成恶性竞争,破坏了当地旅游生态的形成与发展。
为强化博白旅游战略,落实世界客家文化展示窗口和山水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中心的目标,建议对策如下:
1、杜绝新建景区同质化复制已有网红景点
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提炼景区特色是有难度的工程,但是不能以此为由没有原则底线地复制其他景区内容。虽然有博白客家联谊会和客家宗亲会等民间组织来出主意想办法,但缺乏统一规划起不到实质的帮扶效用。应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牵头下成立客家文化旅游相关行业协会,招募会员进行规章条例制定,统一行业规范法则,促进符合自身特点的文旅运作。
2、发展综合强县计划追赶超越玉州区
博白虽拥有人口强县的称号,但对玉林市经济贡献却排名靠后。博白应痛定思痛,在乡村振兴中谋好局,审时度势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全县“乡村旅游+客家文化+红色资源+自然景观”的嵌合型发展,发挥联动效应。采取自上而下的县、乡、村三级资源合力,以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综合性发展,将博白县经济提升到新台阶。
3、掌握数字化媒体运用助推文旅产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2]培养传媒行业智慧数字化人才是首要任务,开展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合作,对文旅线路、景观、标识、文创产品等进行设计,同时注重人才引进,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
4、构建城市文化IP形象工程
善于利用城市已有资源,有步骤、有计划地推介博白客家文化乡村旅游,通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博白客家文化艺术节、世界客商“一带一路”经贸文化论坛、桂台客家文化论坛和全国性年度旅游展会等交流联谊活动,以参访、展演、座谈、研讨等方式,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增加博白城市的出镜率、曝光度来构建博白城市文化IP,即“客家传统文化+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形式,打造博白成为县级最有价值IP形象,助力发展文创产业区块链的升级。
5、加强行业规范形成合力引导经济增长
整顿旅游景区恶意竞争、低价拉客等破坏行业有序健康成长的不正之风。应将各方资源合纵连横互相支援形成一个整体团队共商共筑文旅产业,将相关周边行业纳入,带动更多更广的行业参与,不断创新整体平台,让各行各业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深入发掘客家文化精髓,推动博白和各地文化经贸交流,充分发挥客家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3]
结 语
推动客家文化走出去,增加其能见度和影响力,打造乡村振兴下博白旅游产业精品品牌,需在顶层设计中审时度势、谋划好营销策略方针。应重点整合在地的客家美食文化、客家生活用品、工艺编织物技术传承、地方特色文艺作品巡回展演、红色资源乡村旅游和丹霞地貌自然景观等特色元素与资源,通过客家商品展销、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将博白“静态客家文化+动态红色乡村旅游”变成沉浸式的视频影片形式,利用商业模式运作经营,进行专业包装及造势宣传,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品牌助推地方旅游;开发新型循环性、融合性产业集群,促进全县新农村、新经济、新面貌的生成,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
注释
[1]阮斯蒙.上犹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77-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2021-03/08/content_5591561.htm.
[3]汤超珍.“一带一路”背景下博白客家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浅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1):184-186.
作者简介
陈湘瑞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建筑规划与设计、农业经济
博白县以市级、县级、乡级政府提供的乡村建设资金,扶持在地乡村社区产业的建立,并辅导村级产业工作坊、加工厂的升级,从传统农耕种养业和小型乡村加工制作转为以农产品为主的第一、第二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客家乡村文化、红色教育资源、服务体验为主的第三、第四产业,打造产业相互支撑,立体多元化产业格局,以此巩固全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化增长,注重对乡村居民的扶持与辅导,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融合趋势。
博白县为玉林市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域,又是客家族群为主,客家文化资源聚集鲜明的地区。近年来,利用客家文化题材、元素等建成很多新景点,但简单模仿与同质化现象较多,形成恶性竞争,破坏了当地旅游生态的形成与发展。
为强化博白旅游战略,落实世界客家文化展示窗口和山水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中心的目标,建议对策如下:
1、杜绝新建景区同质化复制已有网红景点
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提炼景区特色是有难度的工程,但是不能以此为由没有原则底线地复制其他景区内容。虽然有博白客家联谊会和客家宗亲会等民间组织来出主意想办法,但缺乏统一规划起不到实质的帮扶效用。应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牵头下成立客家文化旅游相关行业协会,招募会员进行规章条例制定,统一行业规范法则,促进符合自身特点的文旅运作。
2、发展综合强县计划追赶超越玉州区
博白虽拥有人口强县的称号,但对玉林市经济贡献却排名靠后。博白应痛定思痛,在乡村振兴中谋好局,审时度势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全县“乡村旅游+客家文化+红色资源+自然景观”的嵌合型发展,发挥联动效应。采取自上而下的县、乡、村三级资源合力,以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综合性发展,将博白县经济提升到新台阶。
3、掌握数字化媒体运用助推文旅产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2]培养传媒行业智慧数字化人才是首要任务,开展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合作,对文旅线路、景观、标识、文创产品等进行设计,同时注重人才引进,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
4、构建城市文化IP形象工程
善于利用城市已有资源,有步骤、有计划地推介博白客家文化乡村旅游,通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博白客家文化艺术节、世界客商“一带一路”经贸文化论坛、桂台客家文化论坛和全国性年度旅游展会等交流联谊活动,以参访、展演、座谈、研讨等方式,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增加博白城市的出镜率、曝光度来构建博白城市文化IP,即“客家传统文化+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形式,打造博白成为县级最有价值IP形象,助力发展文创产业区块链的升级。
5、加强行业规范形成合力引导经济增长
整顿旅游景区恶意竞争、低价拉客等破坏行业有序健康成长的不正之风。应将各方资源合纵连横互相支援形成一个整体团队共商共筑文旅产业,将相关周边行业纳入,带动更多更广的行业参与,不断创新整体平台,让各行各业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深入发掘客家文化精髓,推动博白和各地文化经贸交流,充分发挥客家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3]
结 语
推动客家文化走出去,增加其能见度和影响力,打造乡村振兴下博白旅游产业精品品牌,需在顶层设计中审时度势、谋划好营销策略方针。应重点整合在地的客家美食文化、客家生活用品、工艺编织物技术传承、地方特色文艺作品巡回展演、红色资源乡村旅游和丹霞地貌自然景观等特色元素与资源,通过客家商品展销、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将博白“静态客家文化+动态红色乡村旅游”变成沉浸式的视频影片形式,利用商业模式运作经营,进行专业包装及造势宣传,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品牌助推地方旅游;开发新型循环性、融合性产业集群,促进全县新农村、新经济、新面貌的生成,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
注释
[1]阮斯蒙.上犹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77-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2021-03/08/content_5591561.htm.
[3]汤超珍.“一带一路”背景下博白客家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浅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1):184-186.
作者简介
陈湘瑞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建筑规划与设计、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