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4版
农科城里的博物馆群落
    昆虫博物馆昆虫家族厅

    昆虫博物馆昆虫生命厅

其丰富程度和珍藏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土壤博物馆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土壤博物馆,展出了全国各地的典型土壤剖面、矿物岩石标本、微型盒装标本和反映土壤发生演化过程的土壤形态标本等展品2000多件。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实物、图片、模型,以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展示了中国农业辉煌的历史成就。
  于右任教育思想纪念馆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以于右任教育思想为主题的文化纪念馆,以于右任先生在推进教育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为主线,集中颂扬先生力图民族复兴的事迹和教育救国的思想。收藏有出版于1936年的于右任《标准草书》、于右任先生亲笔题写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建校的“农专”地基砖,以及于中令先生、于媛女士、陈墨石先生捐赠的有关于右任先生生平的文化书籍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推动科普与旅游实现双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承载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七十多年历程中,在农业科教方面收藏积累的大量珍贵的动物、植物、土壤、昆虫标本(实物)和农史典藏,是学校及杨凌示范区重要的科教资源和优秀校园文化宣传阵地,也是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自2009年开始,博览园自主策划了六十多项主题活动,原创性开发了近100项科普主题展,研发集成120项科普互动展品,线上开辟了24个栏目推送5474篇科普短文,浏览量超过百万。其中“小昆虫大科技,助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科普项目获中国科协2020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典型事迹。
  “专家引领科普”是博览园一大亮点,通过聘请校内外14名相关专业专家教授为各博物馆馆长,为科普服务提供专业化指导。经过多年积累,博览园科普团队逐步发展成的一支理论水平高、服务意识强、志愿者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志愿团队,其中兼职教授30人,专职科普工作者16人,同时每年还招募大批研究生和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分队科普讲解服务也形成专职讲解、专家教授讲解、大学生志愿者兼职讲解及小小讲解员四大团队。自2018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普讲解大赛奖4项,省部级科普讲解大赛奖23个。
  科普团队不断挖掘展品背后蕴含的社会性问题,结合时事热点,先后设计推出“昆虫与人类、保护国门生物安全,共建美丽家园、昆虫与人类健康”等原创科普展项,宣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自主研发蝴蝶微饲养、昆虫标本采集、植物日记等体验课程,研发集成出“小昆虫大科技”系列互动展品,大大提升了青少年入园研学效果。
  2009年,中国科协赠送博览园一辆“科普大篷车”。十多年来,这辆车拉着车载科普设备、科普志愿者、科普专家,走进大中小学校、社区和乡村,累计开展科普大篷车主题宣传活动319场,车辆运行里程超22.67万公里,累计科普受益人数达104.5万人次,全面发挥自身文化传播职能,为广大青少年搭建更多科普研学契机与平台,将科学的种子散播到各个角落。
  2014年,博览园开辟了线上科普,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平台设置科普专栏,推送科学小知识,推广科技创新,生活常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关注问题,也接受在线咨询互动,科普专家教授进行答疑解惑。还有一些以“小小蝗虫,何以让众多大国惶恐?”“历史上恶名昭彰的传染病鼠疫”“惟一一种被热泪消灭的传染病——天花”“世界地球日——孩子们用画作治愈地球”等为主题的线上科普活动,受众人数超10万人。
  行业内对博览园科普品牌有很高的赞誉:“小昆虫大科技”获中科协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博览园科普团队获中科协“典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提名;昆虫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获批中国科协科普部2021年度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第四批项目,牵头策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