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6版
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夏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赵芳云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由南向北艰难行军二万五千里抵达宁夏,留下了“三过单家集”的红色史迹。

  宁夏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特殊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本文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维度阐述了宁夏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总结出科学性、时代性、群众性、民族性四个显著特征。充分挖掘宁夏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教育引导、精神引领、社会经济等时代价值,是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助推乡村经济、政治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宁夏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从宁夏革命战争实践出发,在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不畏艰险的拼搏与艰苦卓越的奋斗,为争取广大宁夏人民的独立与解放、生产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独具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宁夏红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时代价值。因此,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发挥文化的内在驱动力,使宁夏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渗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与保障。
  宁夏红色文化资源
  宁夏红色文化史迹遍布黄河两岸,从红军长征、西征到宁夏地区的解放,一系列革命事迹塑造了生动鲜明的宁夏红色文化,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宁夏红色文化资源。考量宁夏红色文化,主要包括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会议旧址、典型革命遗址、激人奋进的革命精神等。概括来看,宁夏红色文化可以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维度来审视。
  1、物质维度——厚重的历史载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宁夏人民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所谓宁夏红色文化的物质维度,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宁夏各族人民群众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历史实物。如重要历史文献、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和纪念碑、珍贵的红色人物塑像、墓葬等。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由南向北艰难行军二万五千里抵达宁夏,留下了“三过单家集”[2]的红色史迹。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途经单家集一带,同年10月红军陕甘支队兵分两路,由甘肃静宁的界石铺进入固原地区,继续向陕北挺进,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一众抵达了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村;1936年9月红军西征,进驻单家集,红军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在单家集南清真寺前和毛泽东当年住宿的旧址上修建了革命纪念碑。1936年总指挥部及二军团与一军团二师在位于固原市西吉县城东的将台堡成功会师。基于此,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西吉县在将台堡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3]六盘山地区是重要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期间留下了很多重要的革命遗迹,例如毛庄村和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刻立了青石嘴红军战斗纪念碑,修建了六盘水红军长征纪念馆等。
  在全面抗战时期,以盐池为主要革命阵地成立了盐池苏维埃政府,为了壮大革命队伍,增强宁夏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宁夏工作委员会于1937年10月成立。在反革命势力的打击下,宁夏工委于1940年4月被摧毁。为打击马鸿逵等反革命武装,中共三边分区党委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决定创办中共金灵工委,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工作,坚持尊重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创建回民学校。[4]此外,在中共宁夏工委办公原址、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办公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