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形式探析
色文化与四史教育的刻板,增加了无限趣味。在片尾曲加入每集引用的史实,让这种动漫在科普的同时又不会过于娱乐化。在B站总计3.6亿的播放量,将近四百万的系列追番(这只是点击了“追番”项的观众,还有大批观众未选择),让诸多平日里思政课堂上魂游天外的学生群体主动观看与学习,并且与之产生发自心底的感触与共情。
“《那兔》的情节碎片化体现在叙事中将完整宏大的故事进行细致具体的处理,先拆解,再重构,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里讲述完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节奏紧凑、情节设置颇费心思,每集都几乎既有‘燃点’,也有‘虐点’。”兔子每一个看似滑稽的摔倒与挨打,都是中国曾经所遭受的真实伤害,这种看似搞笑的桥段为之后深藏悲痛的剧情铺垫,让每一位观众在被前部分营造的搞笑片段吸引之后,渐入感动落泪的情绪,譬如第五季第一集《初心涌动》,用欢呼的兔子与秃子营造出一战胜利的激动,在毛兔兔(即毛泽东同志)与老师讨论时画上用力啄地的“脚盆鸡”(即日本),李大钊同志与朋友讨论起他这个好学的图书管理员时轻松欢乐的语气,在这段讲述巴黎和约与五四运动的故事里加上了一些动漫的搞笑元素,最后又以毛兔兔向远去高卢的朋友大喊“要建设一个吃得饱、穿得暖的种花家”结尾。因为观众都知道这段历史并不是轻松的而是屈辱的,衔接曲调激昂的音乐将观众的爱国情绪带动起来,正如第一季第三集《寒冬中的冲锋号》,用七分半钟讲述“兔子”的抗美援朝,最后使用冲锋号,也将观众的爱国心彻底点燃。
因此《那兔》作为一部在学生群体中有极高关注度的历史科普类动漫,放弃了以往保守的历史题材动漫的制作思路,转而使用年轻化的新型语态,以动漫为载体,以一种交互的、亲民的传播方式,给青少年讲述革命历史,传递主流价值观,让一众观众“台词听着听着就笑了,动漫看着看着就哭了”,也引发了他们关于家国与个人价值的思考,这便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经典成功实例。
延安红色文化继承发展的创新路径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作为与时俱进的文化,在对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应当增添更多创新型的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减少以往红色文化宣传的教条化与同质化,针对青年受众多元化的诉求衍生更多延安红色文化学习产物。可以从以下几类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展开红色文化的创作与宣传。
1、充分利用各种短视频、微博、微信等网络传媒手段
首先,利用时下大火的短视频与官方开通相关账号,达到与传播对象平等对话的效果,从而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青年学生产生共情,易于他们接受。在青少年用户较多的B站,有很多官方设立的账号或者UP主剪辑账号,科普红色文化历史、推荐红色文化创新实践。例如中视央广传媒“二胡与《兰花花》”用音乐推介了延安红色文化街区“红街”,《中国青年报》“强国学堂”中讲述一个个红色小故事,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用“红军打仗工资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如何用农村包围城市?”吸引了共三百多万用户了解红色文化历史知识,“你将如闪电般归来,全世界的红色”“被指到的人,准备好为建设共产主义而奋斗了么”,回顾了共产主义者奋斗的历程。此类作品在平台上的播放量较高,实现了受众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了解的转变,也引发了受众主动思考,实现传承与发展的期待。
2、充分发挥动漫、漫画等跨次元的创作形式
无论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还是《长征先锋》《安源红》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强国学堂有小故事动漫讲述烈士故事,《觉醒年代》有周边简笔画以及身着长袍的小蓝同学拿着鲁迅先生“不干了”的牌子,这种跨次元的创作将红色文化通过现代方式很好地传达与传递,延安红色文化精华多、景点多,在纪念馆与旧居就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实现更好的科普效果与周边产品衍生。
3、依照受众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红色文化
具体实践上,在对延安红色文化新发展路径进行“考古”之后,我们了解到一代代中国青年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最终选取与我们年纪相仿、典型的学习与实践群体——20世纪60年代的下乡知青群体,通过六幕剧本创作,塑造宋明华、贺金生等人物,创作他们在接受贫下中农教育中成长、奋斗以及其信仰的故事,体现那个时代学生群体对所学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理解与实践。他们下乡时期相似的年龄与遇事心态让许多同在学习红色文化、精神并参与到为人民服务实践的大学生深有感触,实现了不同时代青年在学习红色文化时跨越时空的响应。
参考文献
[1]鲍文虎.爱国主义精神的年轻化传播新样态——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传媒论坛,2021(04):117-118.
[2]杜溯.浅谈红色动画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91-92.
[3]薛铁丹.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动漫的新传播形式——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新闻战线,2018,(09):122-123.
[4]林品.青年亚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向破壁”——“二次元民族主义”的兴起[J].探索与争鸣,2016(02):71-74.
作者简介
黄欣瑞 西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那兔》的情节碎片化体现在叙事中将完整宏大的故事进行细致具体的处理,先拆解,再重构,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里讲述完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节奏紧凑、情节设置颇费心思,每集都几乎既有‘燃点’,也有‘虐点’。”兔子每一个看似滑稽的摔倒与挨打,都是中国曾经所遭受的真实伤害,这种看似搞笑的桥段为之后深藏悲痛的剧情铺垫,让每一位观众在被前部分营造的搞笑片段吸引之后,渐入感动落泪的情绪,譬如第五季第一集《初心涌动》,用欢呼的兔子与秃子营造出一战胜利的激动,在毛兔兔(即毛泽东同志)与老师讨论时画上用力啄地的“脚盆鸡”(即日本),李大钊同志与朋友讨论起他这个好学的图书管理员时轻松欢乐的语气,在这段讲述巴黎和约与五四运动的故事里加上了一些动漫的搞笑元素,最后又以毛兔兔向远去高卢的朋友大喊“要建设一个吃得饱、穿得暖的种花家”结尾。因为观众都知道这段历史并不是轻松的而是屈辱的,衔接曲调激昂的音乐将观众的爱国情绪带动起来,正如第一季第三集《寒冬中的冲锋号》,用七分半钟讲述“兔子”的抗美援朝,最后使用冲锋号,也将观众的爱国心彻底点燃。
因此《那兔》作为一部在学生群体中有极高关注度的历史科普类动漫,放弃了以往保守的历史题材动漫的制作思路,转而使用年轻化的新型语态,以动漫为载体,以一种交互的、亲民的传播方式,给青少年讲述革命历史,传递主流价值观,让一众观众“台词听着听着就笑了,动漫看着看着就哭了”,也引发了他们关于家国与个人价值的思考,这便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经典成功实例。
延安红色文化继承发展的创新路径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作为与时俱进的文化,在对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应当增添更多创新型的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减少以往红色文化宣传的教条化与同质化,针对青年受众多元化的诉求衍生更多延安红色文化学习产物。可以从以下几类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展开红色文化的创作与宣传。
1、充分利用各种短视频、微博、微信等网络传媒手段
首先,利用时下大火的短视频与官方开通相关账号,达到与传播对象平等对话的效果,从而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青年学生产生共情,易于他们接受。在青少年用户较多的B站,有很多官方设立的账号或者UP主剪辑账号,科普红色文化历史、推荐红色文化创新实践。例如中视央广传媒“二胡与《兰花花》”用音乐推介了延安红色文化街区“红街”,《中国青年报》“强国学堂”中讲述一个个红色小故事,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用“红军打仗工资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如何用农村包围城市?”吸引了共三百多万用户了解红色文化历史知识,“你将如闪电般归来,全世界的红色”“被指到的人,准备好为建设共产主义而奋斗了么”,回顾了共产主义者奋斗的历程。此类作品在平台上的播放量较高,实现了受众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了解的转变,也引发了受众主动思考,实现传承与发展的期待。
2、充分发挥动漫、漫画等跨次元的创作形式
无论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还是《长征先锋》《安源红》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强国学堂有小故事动漫讲述烈士故事,《觉醒年代》有周边简笔画以及身着长袍的小蓝同学拿着鲁迅先生“不干了”的牌子,这种跨次元的创作将红色文化通过现代方式很好地传达与传递,延安红色文化精华多、景点多,在纪念馆与旧居就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实现更好的科普效果与周边产品衍生。
3、依照受众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红色文化
具体实践上,在对延安红色文化新发展路径进行“考古”之后,我们了解到一代代中国青年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最终选取与我们年纪相仿、典型的学习与实践群体——20世纪60年代的下乡知青群体,通过六幕剧本创作,塑造宋明华、贺金生等人物,创作他们在接受贫下中农教育中成长、奋斗以及其信仰的故事,体现那个时代学生群体对所学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理解与实践。他们下乡时期相似的年龄与遇事心态让许多同在学习红色文化、精神并参与到为人民服务实践的大学生深有感触,实现了不同时代青年在学习红色文化时跨越时空的响应。
参考文献
[1]鲍文虎.爱国主义精神的年轻化传播新样态——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传媒论坛,2021(04):117-118.
[2]杜溯.浅谈红色动画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91-92.
[3]薛铁丹.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动漫的新传播形式——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新闻战线,2018,(09):122-123.
[4]林品.青年亚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向破壁”——“二次元民族主义”的兴起[J].探索与争鸣,2016(02):71-74.
作者简介
黄欣瑞 西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