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女大学生气质内涵提升途径
能帮助女大学生远离孤独,还是良好的合作伙伴,也是大学生活带来最宝贵的财富。
(三)开展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教育
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女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实习实践能力,只有掌握本领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女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在大学的学习机会,丰富知识,积累经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由量变引发质变。“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要自身硬,丰富的知识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建立信心,良好的气质为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高校应当专门为女大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发现在职业选择中的优势,因势利导,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择业方向。女大学生在力量上不如男生,但是在语言表达、工作细致、思维活跃、文艺表演等方面有充分的优势,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教师、文秘、管理等岗位女大学生更有优势。
要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有很多学生想要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现实往往不会如此。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好高骛远,才能做出最适合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四)加强女大学生美学教育
有学者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趣味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有学者认为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实践能力,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正确,只是对美育狭义广义的不同解读。美学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满足女大学生的爱美之心,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心灵美,既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又奠定核心价值观心理基础,即一个心灵美的人必定能坚持核心价值观,一个心灵美的人必定有毅力与志气学好各门功课,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部励志电影,可以让学生热血沸腾;一首温情歌曲,可以使学生潸然泪下;一篇深刻小说,可以给学生留下长长的反思;一个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在泪水和欢笑中,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感染和享受。渗透了美育的教育能作用于情,深达于心,是骨子里的一种认可和向往,把外在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内化为心灵的需求和向往。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美学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在高校偶尔会看到粉色、绿色、黄色头发的女生,也会看到浓妆艳抹、穿着个性或者暴露的情况,这是审美出了问题。大学不反对个性的存在,但是美应当适应现在的身份,大学生要有大学生的样子。只有加强女大学生美学教育,才能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走入大学校门的青涩朴实,到毕业走出校门的成熟稳重,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后选择最符合自己审美的装扮。良好的气质也需要恰当的装扮来衬托,首次见面的印象中穿着形象占很大比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选择合适的形象也是就业面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开展女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女大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文化,文化催生灵感,情感净化灵魂,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高校女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形象。女大学生有传承中华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断地提升女大学生的文化内涵,才能从内在上提升女大学生的气质。
高校应当加强女大学生礼仪的培养与教育。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丰富的礼仪文化可以收获更多的赞誉,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可见礼仪的教育与女大学生的气质提升息息相关。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高校应大力弘扬“礼仪之邦”的道德风范,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从而打造高品质礼仪服务。礼仪是用温柔和顺的微笑和细致体贴的服务,向大家诠释何为礼何为仪,一个恰到好处的鞠躬,一个温润如水的微笑,一句沁人心脾的问候,礼仪就是如此简单。北京冬奥会女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和礼仪之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大学生的优雅气质。
(六)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培养机制
高校开设女大学生形体礼仪培训的理论课程并落实到实践与各类活动中,健全女大学生培养机制,高校针对女大学生的气质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社团活动,加强礼仪教育的实质性评价,对教育后的效果给予关注和重视,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创新评价反馈环节,完善女大学生气质培养教育。
(七)加强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懵懂的年纪,对异性存在好奇,在大学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远离父母和老师的约束,大学生更容易受网络上“大学不谈一场恋爱就会遗憾”等言论的影响,盲目地尝试恋爱,迷失自己,忘记最初的目标。在不懂得责任是什么的年纪,不懂得恋爱是什么的时期,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恋爱关系的影响,所以高校应当加强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女大学生意识到恋爱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恋爱只是青春的调味,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结 论
女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不是工业生产线,不能走统一工艺、统一规格的批量生产道路。高校要成为育人的沃土,为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对女大学生外在形象自我管理及细化的仪容仪表审美观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女大学生的培养,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应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培养机制,提升高校女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气质内涵,提高女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引导广大女大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努力打造“形象优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文才隽雅、志趣高雅”的魅力女生形象,打造新时代不一样的高校女大学生,让女大学生群体能够全方位展现女性之美、之慧、之仪、之智、之品。
参考文献
[1]钱笑,袁佩灵.浅析女大学生的自我修养[J].统计与管理,2015(11):174-175,
[2]胡秀琴,刘习正,陈琳.当代女大学生的着装审美观探析[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4(5).
[3]白晓玲,李重阳.高校女大学生形象自我管理[J].办公自动化,2017,22(23):20-22.
[4]龚展.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湖南女子学院大学生礼仪教育发展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0(2):80-81.
[5]李姮魅力女大学生培养途径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7(35).
[6]杨柳.对加强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07,1(6):14-16.
作者简介
付 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教师,从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开展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教育
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女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实习实践能力,只有掌握本领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女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在大学的学习机会,丰富知识,积累经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由量变引发质变。“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要自身硬,丰富的知识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建立信心,良好的气质为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高校应当专门为女大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发现在职业选择中的优势,因势利导,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择业方向。女大学生在力量上不如男生,但是在语言表达、工作细致、思维活跃、文艺表演等方面有充分的优势,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教师、文秘、管理等岗位女大学生更有优势。
要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有很多学生想要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现实往往不会如此。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好高骛远,才能做出最适合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四)加强女大学生美学教育
有学者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趣味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有学者认为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实践能力,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正确,只是对美育狭义广义的不同解读。美学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满足女大学生的爱美之心,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心灵美,既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又奠定核心价值观心理基础,即一个心灵美的人必定能坚持核心价值观,一个心灵美的人必定有毅力与志气学好各门功课,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部励志电影,可以让学生热血沸腾;一首温情歌曲,可以使学生潸然泪下;一篇深刻小说,可以给学生留下长长的反思;一个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在泪水和欢笑中,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感染和享受。渗透了美育的教育能作用于情,深达于心,是骨子里的一种认可和向往,把外在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内化为心灵的需求和向往。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美学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在高校偶尔会看到粉色、绿色、黄色头发的女生,也会看到浓妆艳抹、穿着个性或者暴露的情况,这是审美出了问题。大学不反对个性的存在,但是美应当适应现在的身份,大学生要有大学生的样子。只有加强女大学生美学教育,才能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走入大学校门的青涩朴实,到毕业走出校门的成熟稳重,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后选择最符合自己审美的装扮。良好的气质也需要恰当的装扮来衬托,首次见面的印象中穿着形象占很大比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选择合适的形象也是就业面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开展女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女大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文化,文化催生灵感,情感净化灵魂,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高校女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形象。女大学生有传承中华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断地提升女大学生的文化内涵,才能从内在上提升女大学生的气质。
高校应当加强女大学生礼仪的培养与教育。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丰富的礼仪文化可以收获更多的赞誉,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可见礼仪的教育与女大学生的气质提升息息相关。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高校应大力弘扬“礼仪之邦”的道德风范,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从而打造高品质礼仪服务。礼仪是用温柔和顺的微笑和细致体贴的服务,向大家诠释何为礼何为仪,一个恰到好处的鞠躬,一个温润如水的微笑,一句沁人心脾的问候,礼仪就是如此简单。北京冬奥会女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和礼仪之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大学生的优雅气质。
(六)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培养机制
高校开设女大学生形体礼仪培训的理论课程并落实到实践与各类活动中,健全女大学生培养机制,高校针对女大学生的气质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社团活动,加强礼仪教育的实质性评价,对教育后的效果给予关注和重视,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创新评价反馈环节,完善女大学生气质培养教育。
(七)加强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懵懂的年纪,对异性存在好奇,在大学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远离父母和老师的约束,大学生更容易受网络上“大学不谈一场恋爱就会遗憾”等言论的影响,盲目地尝试恋爱,迷失自己,忘记最初的目标。在不懂得责任是什么的年纪,不懂得恋爱是什么的时期,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恋爱关系的影响,所以高校应当加强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女大学生意识到恋爱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恋爱只是青春的调味,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结 论
女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不是工业生产线,不能走统一工艺、统一规格的批量生产道路。高校要成为育人的沃土,为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对女大学生外在形象自我管理及细化的仪容仪表审美观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女大学生的培养,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应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培养机制,提升高校女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气质内涵,提高女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引导广大女大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努力打造“形象优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文才隽雅、志趣高雅”的魅力女生形象,打造新时代不一样的高校女大学生,让女大学生群体能够全方位展现女性之美、之慧、之仪、之智、之品。
参考文献
[1]钱笑,袁佩灵.浅析女大学生的自我修养[J].统计与管理,2015(11):174-175,
[2]胡秀琴,刘习正,陈琳.当代女大学生的着装审美观探析[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4(5).
[3]白晓玲,李重阳.高校女大学生形象自我管理[J].办公自动化,2017,22(23):20-22.
[4]龚展.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湖南女子学院大学生礼仪教育发展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0(2):80-81.
[5]李姮魅力女大学生培养途径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7(35).
[6]杨柳.对加强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07,1(6):14-16.
作者简介
付 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教师,从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