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2021年西安培华学院建党100年专项一般项目“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PHDJY211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梳理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与经验,以此形成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典型案列文本进行推广。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断,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以及办学方向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生成才成长提出了根本要求。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补充力量的民办高校,因其办学机制的差异性,应该积极探索“全员、全环境、全过程”育人途径,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队伍成长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加强建设,注重尝试,积极构建同频共振、互融互通,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合力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基本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髓的立德树人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被古人奉为教育的最高追求境界。对于青年成才,“立德”“树人”是两个同向要求。所谓“立德”,是指学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坚持德育为主,用春风化雨的细腻感染、引导青年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用道德标准审视生活的环境;所谓“树人”是指学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给予每个青年人成才的平等机会。高校在现阶段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培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先进文化时刻保持学习心态,同时具有伟大崇高理想、高尚道德情操、深厚文化底蕴、遵守纪律法规的“四有”新人。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育回归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天性,追求“德育”与“智育”并举,让每个青年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来审视育人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社会民众的急切需求。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成为高等教育旗帜鲜明的大旗。要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学子,更要用高尚的思想品德装扮青年学子,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教育事业提出了“九个坚持”,其中把“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放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之后,足见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我国大学终身审视的命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正是为现代大学指明了办学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要求贯穿思政教育的始终。
在新时代,国际国内利益主体多元化,各种思潮时刻冲击青年人的头脑;青年人在以物质为基础的生活条件下,增加了对经济利益和权力的渴望,信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凸显;在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面前,青年人更注重谋生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道德素养的滋润。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阵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动力中枢。因此,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更加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状态实现“树人”的目标。
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
民办高校因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存在师资薄弱、生源复杂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先天性不足,致使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面临极大挑战。一般而言,作为学校发展上层建筑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梳理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与经验,以此形成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典型案列文本进行推广。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断,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以及办学方向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生成才成长提出了根本要求。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补充力量的民办高校,因其办学机制的差异性,应该积极探索“全员、全环境、全过程”育人途径,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队伍成长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加强建设,注重尝试,积极构建同频共振、互融互通,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合力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基本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髓的立德树人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被古人奉为教育的最高追求境界。对于青年成才,“立德”“树人”是两个同向要求。所谓“立德”,是指学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坚持德育为主,用春风化雨的细腻感染、引导青年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用道德标准审视生活的环境;所谓“树人”是指学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给予每个青年人成才的平等机会。高校在现阶段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培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先进文化时刻保持学习心态,同时具有伟大崇高理想、高尚道德情操、深厚文化底蕴、遵守纪律法规的“四有”新人。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育回归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天性,追求“德育”与“智育”并举,让每个青年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来审视育人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社会民众的急切需求。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成为高等教育旗帜鲜明的大旗。要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学子,更要用高尚的思想品德装扮青年学子,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教育事业提出了“九个坚持”,其中把“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放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之后,足见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我国大学终身审视的命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正是为现代大学指明了办学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要求贯穿思政教育的始终。
在新时代,国际国内利益主体多元化,各种思潮时刻冲击青年人的头脑;青年人在以物质为基础的生活条件下,增加了对经济利益和权力的渴望,信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凸显;在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面前,青年人更注重谋生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道德素养的滋润。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阵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动力中枢。因此,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更加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状态实现“树人”的目标。
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
民办高校因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存在师资薄弱、生源复杂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先天性不足,致使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面临极大挑战。一般而言,作为学校发展上层建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