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5版
新时代高校统一战线服务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和党外人士的统战,更是包含了少数民族青年学生、有宗教背景的青年学生、港澳台及海外侨胞青年学生在内的统战,这类广大学生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对象。 
  新时代高校统一战线服务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
  1、有助于高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目标。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而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导致“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甚至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信仰缺失等问题,严重危及我国意识形态及国家整体安全。统一战线倡导“大团结、大联合”,有很强的包容性,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和谐”的境界具有一致性,这是对西方意识形态中强调“多党竞争”“普世价值”等观点极为有利的反驳。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立开放、底线、协同思维,在多元思想文化、价值观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切实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2、有助于高校拓宽统战工作内容,完善统战工作体系
  党的统战理论与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内涵、主题、任务、作用、政策,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围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相关理论及重点内容开展统战理论知识教育,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及思政课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确中国政党制度的由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历史渊源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这不仅拓宽了高校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也丰富健全了高校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巩固了统战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从而完善了统战工作体系。
  3、有助于高校丰富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摆脱单一的灌输式讲授,采用更加亲和趣味的,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共鸣的教学方式及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3]可见,只有一致性,就不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反之,只有多样性,就不会形成统一战线。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要求,其中,“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4]是“八个相统一”中的重要内容。将统一战线资源优势服务于人才培养,理论宣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思政工作正确方向,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地因时因材施教,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教学管理及上课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文化考察调研活动,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实践调研式等形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教育培养质量。
  新时代高校统一战线服务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
  1、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他们大都具有较高学历,思想观念活跃,价值较为多元,同时,参与国内政治热情较高。因此,高校要利用好这笔重要资源,通过邀请一批政治站位高、社会影响力强的模范人物开展讲座、学术沙龙等,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事迹,就大学生关心的国家、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青年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一线教研人员也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研究,主动挖掘自身专业、所教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特别是“统战”元素,运用统一战线思维正确辨析社会热点问题,激励青年学生主动增强“四个自信”,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在价值上的结合,实现跨课堂的联动。
  2、充分利用统战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依靠爱国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力量,加强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联系,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内涵,同时也为广大党外人士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宗教信仰渗透及民族分裂等不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