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8版
试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机制构建
阵地,高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理论武装全党。“理论是行动的先导”,[8]意味着行动要以理论创新为前提,作为党组织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高校是知识分子密集地、他们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独立思考意识强,面对新时代所面临的复杂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才能凝聚全校师生为高校发展贡献力量,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境遇
  当前,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然而同时也应看到,对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掣肘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作用的发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一)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
  伴随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受传播内容纷繁复杂且形式多元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空间被挤占,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面临阻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既是信息消费者,也是信息生产者。高校师生在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的冲击以及多元价值的冲突下容易不知所措,尤其是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偏差。因而,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重要挑战。
  (二)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足
  高校党组织肩负着引导人才政治思想方向的重大使命,然而有些高校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突出体现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公布31所中管高校党委巡视的反馈情况看,一些高校党建基层组织存在弱化现象。[9]部分党员存在片面强调教学科研忽视党建的思想,认为只要抓好高校教学科研就能够实现育人目标。有的高校虽然顶层高度重视,然而落实到二级学院和基层党支部却出现层层弱化。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离不开各责任主体的协同配合。当前,部分高校党建责任主体之间缺乏协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三)基层党组织机制不健全的制约
  健全的机制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障,审视新时代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机制不健全,具体体现在创新机制不健全、激励评价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不健全。
  一是创新机制不健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形势和问题不断涌现,然而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未能充分认识新挑战之下创新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以惯性思维看待新问题,以格式化、套路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由于缺乏政策层面的引导,基层党组织被动地承担和执行上级政策,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旧有的传统,循规蹈矩,不敢或不愿承担风险。[10]二是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离不开各级党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基层党组织工作停留在被动执行上级政策,缺乏针对性。三是激励评价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繁多,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评价机制,导致部分党务工作人员观念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敷衍对待,最终导致党建工作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尴尬境地。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机制构建
  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改革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工作效果。从高校党建的具体实际、具体特点和规律出发,为党建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机制保障。
  (一)主体协同机制:促进责任主体间的协同
  新时代,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应“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1]打破部门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局限,促进党建责任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高校党建责任主体呈现多层次性,从纵向维度看,包括校党委、院(系)级单位党组织以及基层党支部。从横向维度看,包括党政班子、党务工作系统以及学生工作系统。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重要保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基于各党建责任主体的特殊性以及共性,不断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促进校内党建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科学分配,发挥其现实效用”,[12]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善于引领和督导基层党支部工作;党务工作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应建立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密切配合。
  (二)人文关怀机制:强化育人效果
  审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部分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