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4版
千年辉煌话陕菜
  根。礼从食出,食中有礼,后世社会的人伦法度、文化制度和审美范式,莫不从调制之法、烹食之器、进食之具、献食之仪中归纳引申。
  关中作为周人的发祥地,西周的都城镐京就在今天的西安。从公元前11世纪文王建丰邑,武王作镐京,到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这期间镐京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周礼的诞生地。虽然历史上的周王朝并不具备大一统的控制力和号召力,但“从周”却是“至圣先师”孔子一生的理想,周礼成为后世仰慕的典范。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仪礼》《周礼》详细记载了西周以来的饮食文化基本规范,显示着以食礼为核心的饮食文化理论,以“八珍”为标志的菜品基本形态和以刀工、火候、调味为核心的烹制技术规范初步形成。可以说,到了西周,华夏饮食才以文化的形态呈现于历史,而基于这种饮食文化派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依据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基础,影响之后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镐京无疑是中华礼食文化的滥觞之地。这是长安饮食文化的第一个阶段。
  秦汉以来,版图地域的统一,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帝都长安汇聚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食材、配料以及技艺最精湛的厨师,文景之治后逐渐富庶的汉代社会一扫秦汉初年简朴的生活。天子“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官员则“设酒肴,请邻里,以为乐事”。宫廷、官府、门阀奢侈的餐饮时尚带动了饮食文化的飞速发展。在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之后,汉帝国独尊儒术,文化一统,西周以来的礼食思想重新登堂入室。儒家以食为媒、借食说礼,通过饮食礼制、礼仪、礼俗向社会传达君臣人伦之道和社会思想行为规范,实现了饮食文化的多元统一。至此,中华饮食文化的烹饪思想观念、审美价值体系和烹制技术规范才逐步完善。长安饮食文化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长安作为西汉王朝二百余年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城市,汉长安饮食文化推动了西周以来中华食礼文化的系统化、规范化,并在大一统的文化疆域中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食礼思想从此根深蒂固,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
  可以说滥觞于西周镐京,成型于秦汉的长安饮食文化是中华食礼文化的典范,它不但规范了华夏版图内饮食文化的基本理念、烹制工艺、餐饮禁忌和餐饮形态,而且由此引申出来的中华食礼文化成为后世个人、社会和国家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不但浸润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品格,而且铸就了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方式、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和行为逻辑。
  2、唐长安饮食文化引领华夏
  隋唐的大一统回归使华夏社会迈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唐长安城不但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而且成为当时的国际美食之都。唐长安饮食文化不但引领华夏,而且风靡四海。这是长安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阶段。
  大唐长安,风流倜傥,八面威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旖。”(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帝国的荣耀和梦想使长安城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朝拜、进贡、求学、经商、旅游、定居,庞杂的人员往来使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口味最复杂的城市。帝国的繁荣和帝都的魅力演变成强大的吸附力和汇聚力,“三江五湖,贡输红粒,云帆桂楫,输纳帝乡。”长安交通便利,七湖十薮,三江五湖,闽越、淮海,无处不达。唐天宝二年(743)海水广运潭舟楫开通之日,就有上百艘船只运来江南的特产。除此之外,地方官员也以各种托词进奉“以供人主宴饮之需”。长安城充斥着来自江南的各种菜蔬,浙江沿海的海鲜也进入了唐代长安市场,《元和郡县志》《元氏长庆集》等都有“土贡”海味的记载。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唐李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