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2版
西安:“国际美食之都”的饮食传统和文化基础
说,日本平安时代,随遣唐使来到长安青龙寺拜惠果为师的空海和尚,在学法的过程也学会了面条技术,回到日本后便把面条的制做技艺传给他的故乡——赞歧人民。与面条相应的餐具——筷子亦是他从长安带回日本的。自1992年以来,空海故乡的“赞歧面食文化研究会”几乎年年都派人来西安青龙寺做“献面”活动,以资纪念。至于日本现在流行的生鱼片,据说也是日本派往唐长安的“味僧”依秦地“鲤鱼脍”名菜演化而成的。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首都所在地,当时全国各地高、精、尖的烹饪原料、烹饪精英都集于长安,因此,代表西安美食的陕西菜系具有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最辉煌时期的烹饪餐饮。
  美食文化丰富多彩
  在开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贡献中,今人很熟悉的“菜肴”“馔饮”“筵席”的出现与发展,都得益于古代的西安。
  肴文化——肴的出现问世于长安镐京的“周八珍”,不仅开了中国烹饪的先河,而且成了中国烹饪的典范;汉代长安创制的“五候鲭”是中国大杂烩菜的始祖,之后流传全国的“烩全家福”“烩三鲜”和“佛跳墙”等,都是从“五候鲭”演变发展而来的。此外,唐代《烧尾宴食单》所记的58味菜点,是原料珍奇、技艺精美的珍馐,对后世菜肴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传诸千年而不衰的烧鱼肚、鳜鱼羹、生氽丸子等佳肴无不有着浓郁的盛唐遗韵,就连闻名世界、被誉为中国的国菜烤鸭,也源于唐长安的“鸭炙”。
  馔文化——西安城乡流行的石子馍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石烹法,糯米红枣合制的甑糕是由中国最初发明蒸汽原理的炊具——铁甑蒸制的。还有那锅盔之厚大、长寿面之细长、腊汁肉夹馍之醇浓、油酥饼之酥脆、金线油塔之细润、凉皮子之筋柔、槐花麦饭之清香等,无不彰显着西安饮食文化的诱人魅力。
  筵文化——筵宴的基本特征是聚餐性、规格化和社交性,而具有聚餐性、规格化和社交性的最早筵宴为周王室的“礼筵”,到了唐代,长安的筵会不仅名目繁多,而且规格高、社交特征明显。除朝廷有加晏筵、庆功筵、临光筵、烧尾筵外,又有乡试中举的鹿鸣筵、新科进士的曲江筵、杏园筵等,在中国筵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到现在,西安的筵席除一般的婚筵、寿筵外,还有八景筵、饺子筵、小吃筵、始皇筵、盛唐皇筵、明清官府筵、羊肉泡馍筵、樊记腊汁肉套餐筵等,为中国的筵席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西安的传统美食文化至今完整保留。西安早期传统美食,并未像许多其他城市那样,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比如“羊肉泡”有人说秦代就有,是秦朝的礼馔,也有人说是唐代伊斯兰教传入长安后才有。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只是事实的两面,西安的饮食本身就是融合的产物。兼容并包的文化让各种饮食都可以在西安生根发芽,而且茁壮成长。“牛羊肉泡馍”正是这种习俗和文化的产物,并延续至今。在西安吃“羊肉泡”实际上是在吃西安的历史,品尝西安的文化,了解西安的民俗民风,有人开玩笑说,在西安吃“羊肉泡”,穷人能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富人则不降低自己的身份;西安的“凉皮”也是早在秦朝就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了;“锅盔”馍据传在周代就有,称为“文王锅盔”。唐朝的锅盔就有文字记载。这些吃食现今在城市和乡村依然十分普遍,依旧很受人们欢迎;宋朝时的“水晶饼”如今不但在卖,而且市场越做越大;诞生于民国时期的“樊记肉夹馍”如今更是陕西的一大名吃。
  西安饮食文化的起源从实践到理论,从交流到保留表现得丰富多元。西安美食既是西安地域文化媒介与载体,本身又以文化起源,经过历史的沉淀渊远流长。
  作者简介
  朱立挺 陕西师范大学民俗文化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