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政策路径研究
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建议。
广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方面的现状
1、知识产权创新成果持续产出
从专利申报数量的角度来看,自2015年至2020年,广东省专利申请量由约37.6万件增长到98.3万件,相比2015年增长2.6倍。同比而言,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在2020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3.8万件,约为广东省专利申请量的75%,可见在专利增量方面广东省已在国内处于领先状态。从专利质量的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13.77万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的39.28%,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0.7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50.04%,累计获中国专利奖845项,含金奖数31项,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2、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稳步提升
2016-2020年,广东省支持3个重点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布局建设4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累计达921.26亿元,发行16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逾26亿元,均位居全国首位。
3、知识产权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2019年,广东省科技研究机构数量为32347个,高新技术企业超5.3万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44个。
4、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所完善
成立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等,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专业化建设,2016-2020年,查处各类商标、专利案件3.4万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2万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7.7万件,判赔数额大幅增加、审理周期大幅缩短。
广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广东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已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对比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在国内也面临着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比、学、赶、超”,亟需补强以下薄弱环节。
1、高校、科研机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待提升
2019年广东省科技研究机构数量为32347个,比2015年增加了近3倍;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课题数量分别增加到109.15万人、224904个,相比2015年增长约60%、100%。然而目前广东省高校和编制内科研机构因缺少研发前的市场调研;科研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转化操作流程不明细、缺乏权威评估机构、缺少熟悉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运作人才;国有资产转移风险防控以及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评价体系等因素,所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性普遍不足,或者形成的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脱节较严重。根据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均值约42.06万元、中间值约为28.66万元,上千万的高精尖专利数量仅十余项,十万元以下的仍占据很大比例。
2、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乏力
中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初期,企业的经营者普遍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观意识不强。2020年全省小微企业年度专利授权量34.87万件,在全省占比低于50%,与小微企业数量占比不符。截至2020年,广东省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3921件)远低于上海同期(5931件)。
3、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实行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行的双轨制模式,存在行政职能机关和部门数量多且分散的情况:一方面,市场监管、海关等不同管理部门对于知识产权的执法标准不一致,导致案件移送司法困难;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侵权方式花样翻新、复杂多变,呈现出跨行业、跨地区、多链条、难查处的新特点,使得内外协调配合难度大。
4、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才缺口较大
随着知识产权运用更加多样化,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几率越大,导致知识产权代理、质押融资和诉讼业务不断增多。2020年,广东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61万件,同比增长24.6%;审结19.3万件,同比增长26.07%,亟需一批懂技术、懂产业且掌握审查规则、服务创新开发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与管理人员。
广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建议
1、通过优化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布局高价值知识产权,打造产业发展动能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创新主体。针对前述高校和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和建设一批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导向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和以市场化的激励和评价导向,来引导科研人员的研发方向。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体系,从市场需求调研、研发前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研发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职务发明申请前披露、申请交底书审核和审查过程管理,以及获权后的产业对接和成果转化运营的全流程管理。对于传统高
广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方面的现状
1、知识产权创新成果持续产出
从专利申报数量的角度来看,自2015年至2020年,广东省专利申请量由约37.6万件增长到98.3万件,相比2015年增长2.6倍。同比而言,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在2020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3.8万件,约为广东省专利申请量的75%,可见在专利增量方面广东省已在国内处于领先状态。从专利质量的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13.77万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的39.28%,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0.7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50.04%,累计获中国专利奖845项,含金奖数31项,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2、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稳步提升
2016-2020年,广东省支持3个重点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布局建设4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累计达921.26亿元,发行16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逾26亿元,均位居全国首位。
3、知识产权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2019年,广东省科技研究机构数量为32347个,高新技术企业超5.3万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44个。
4、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所完善
成立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等,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专业化建设,2016-2020年,查处各类商标、专利案件3.4万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2万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7.7万件,判赔数额大幅增加、审理周期大幅缩短。
广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广东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已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对比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在国内也面临着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比、学、赶、超”,亟需补强以下薄弱环节。
1、高校、科研机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待提升
2019年广东省科技研究机构数量为32347个,比2015年增加了近3倍;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课题数量分别增加到109.15万人、224904个,相比2015年增长约60%、100%。然而目前广东省高校和编制内科研机构因缺少研发前的市场调研;科研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转化操作流程不明细、缺乏权威评估机构、缺少熟悉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运作人才;国有资产转移风险防控以及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评价体系等因素,所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性普遍不足,或者形成的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脱节较严重。根据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均值约42.06万元、中间值约为28.66万元,上千万的高精尖专利数量仅十余项,十万元以下的仍占据很大比例。
2、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乏力
中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初期,企业的经营者普遍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观意识不强。2020年全省小微企业年度专利授权量34.87万件,在全省占比低于50%,与小微企业数量占比不符。截至2020年,广东省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3921件)远低于上海同期(5931件)。
3、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实行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行的双轨制模式,存在行政职能机关和部门数量多且分散的情况:一方面,市场监管、海关等不同管理部门对于知识产权的执法标准不一致,导致案件移送司法困难;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侵权方式花样翻新、复杂多变,呈现出跨行业、跨地区、多链条、难查处的新特点,使得内外协调配合难度大。
4、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才缺口较大
随着知识产权运用更加多样化,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几率越大,导致知识产权代理、质押融资和诉讼业务不断增多。2020年,广东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61万件,同比增长24.6%;审结19.3万件,同比增长26.07%,亟需一批懂技术、懂产业且掌握审查规则、服务创新开发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与管理人员。
广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建议
1、通过优化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布局高价值知识产权,打造产业发展动能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创新主体。针对前述高校和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和建设一批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导向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和以市场化的激励和评价导向,来引导科研人员的研发方向。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体系,从市场需求调研、研发前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研发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职务发明申请前披露、申请交底书审核和审查过程管理,以及获权后的产业对接和成果转化运营的全流程管理。对于传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