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效及展望
(二)着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关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仅仅就乡村谈振兴、就农业谈发展、就农民谈致富,是不完整的。要跳出“三农”谈“三农”,从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县城产业发展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提供经济实惠的产品和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要适应县城居民的新需求,提供高品质农产品和生活空间。
二是推动城乡公共产品融合发展。要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相关制度顺畅对接,以顺应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重点要发挥县城和大中城市的优势,通过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让乡村分享城市的优质资源。发挥乡村优势,通过兴建养老机构、体育设施、休闲场所等,让城镇居民分享乡村发展的红利。
三是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生态产品的外部效应不仅体现在市场主体之间,也体现在城乡两个空间之间,需要推动城乡共建共享。要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消费者购买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完善绿色产品的定价机制,促进信息对称。
四是推动城乡要素市场融合发展。要更好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创新政策机制,促进农民进城,推动进城农民深度融入城市;同时,鼓励城里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人才以及外出创业的农民到农村投资、创业,适应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
(三)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是根基
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个短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
一要完善乡村道路交通网络,确保生产道路及生活道路全部流动畅通,健全垃圾处置设施,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特别是要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妥善处理农业生产以及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要加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
三要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四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
(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是核心
发展乡村产业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
一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二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要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在村内举办各类培训班,同时组建一支高素质农技帮扶队伍,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教学,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并增产增收。
四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进行身份确认、股份量化,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五)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各级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
一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重用。
二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要发挥好乡贤的独特作用,为乡贤与家乡的畅通交流搭建平台。
三要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将农业生产或科技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带回农村。鼓励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仅仅就乡村谈振兴、就农业谈发展、就农民谈致富,是不完整的。要跳出“三农”谈“三农”,从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县城产业发展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提供经济实惠的产品和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要适应县城居民的新需求,提供高品质农产品和生活空间。
二是推动城乡公共产品融合发展。要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相关制度顺畅对接,以顺应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重点要发挥县城和大中城市的优势,通过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让乡村分享城市的优质资源。发挥乡村优势,通过兴建养老机构、体育设施、休闲场所等,让城镇居民分享乡村发展的红利。
三是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生态产品的外部效应不仅体现在市场主体之间,也体现在城乡两个空间之间,需要推动城乡共建共享。要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消费者购买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完善绿色产品的定价机制,促进信息对称。
四是推动城乡要素市场融合发展。要更好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创新政策机制,促进农民进城,推动进城农民深度融入城市;同时,鼓励城里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人才以及外出创业的农民到农村投资、创业,适应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
(三)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是根基
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个短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
一要完善乡村道路交通网络,确保生产道路及生活道路全部流动畅通,健全垃圾处置设施,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特别是要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妥善处理农业生产以及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要加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
三要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四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
(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是核心
发展乡村产业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
一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二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要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在村内举办各类培训班,同时组建一支高素质农技帮扶队伍,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教学,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并增产增收。
四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进行身份确认、股份量化,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五)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各级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
一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重用。
二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要发挥好乡贤的独特作用,为乡贤与家乡的畅通交流搭建平台。
三要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将农业生产或科技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带回农村。鼓励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