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2版
发扬斗争精神,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也曾这么评价:“除非我们同时把他当作科学家和社会主义的战士,我们就永远不能了解他。”[2]列宁为了完成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同取消主义、召回主义等软弱妥协的不良思想也进行顽强斗争,才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二)发扬斗争精神展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鲜明品格
  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斗争精神”,但是在他们指导革命,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论述中不乏“坚定”“勇敢”“抵制”“消灭”“战斗”“斗争”等词汇,他们在失败的教训中所总结出的关于斗争的论述播下了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精神的种子。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斗争思想,并结合俄国革命实际,将斗争精神同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精神内涵的基础之上,时时处处都包含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中国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3]共产党人的崇高事业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得以实现的。
  (三)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胜利的有力武器
  中国革命初期,面对拥有大量农民的边界各县党组织,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4]这里所指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引导树立坚定的斗争意识,“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才能增加武器,练出好兵”。[5]毛泽东还将理论学习重要性与增强党的斗争能力联系起来,他号召全党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希望以此增强全党战斗能力。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强调,中国人民的革命一定会依照“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条铁律,不达胜利决不罢休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在支援朝鲜抗美、应对苏联撤资、三年自然灾害等挑战中,无一难关不是靠斗争精神支撑。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强调应当“找那些敢于坚持党的原则、有不怕被打倒的精神、敢于负责、敢于斗争的人进领导班子”,[6]以此不断推进改革。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证明,唯有保持十足的警惕意识和斗争精神,才能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四)发扬斗争精神厚植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苦难深重、危机四伏、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为了完成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就是其精神源头。党自成立以来,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永不褪色的五星红旗,写就了苦难辉煌的历史画卷,塑造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毛泽东曾说,从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一百多年期间,中华民族面对列强的欺辱和侵略,打赢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大涨了民族志气。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把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打到了谈判桌子上,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创,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变了颜色,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面对“历史的终结”的严峻考验,我们赢得了这场关系生死存亡的斗争,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当前,正处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动荡变革不断加剧的世界,中国共产党坚信不想斗争不切实际,只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发扬斗争精神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直面于世界动荡变革风高浪急的严峻考验。习近平强调,我们能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要回答好这一历史课题,必须发扬敢于善于亮剑的斗争精神。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的本质要求
  正本清源,导航引领。习近平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7]当今社会,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人们接受的多元思潮越来越多,而少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政治辨别力和斗争敏锐性是较弱的,他们无法拆解西方媒体包装精美的西方假性普世价值观的糖衣炮弹,进而成为不理智的吹嘘民主自由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而不自知。苏共前车之失,殷鉴不远,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的动摇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致命的。因此,我们要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