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电商实践问题与思考: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其一,电商公共服务任务要求。贫困地区农村缺乏电商服务,特别是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服务难以通过市场提供,需政府主导提供。在起步时电商公共服务未得到足够重视,这与当年示范地区不是以贫困地区为主有关。2015年以及之后,发展电商公共服务、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成为重点任务。任务要求聚焦于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及站点等载体,依托不同层级载体构建、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围绕农产品市场要求,开展品牌培育、农产品标准化、产品质量保障等公共服务,并拓展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各类便民服务。三是统筹整合与电商相关联的服务和资源,包括电商运营、物流、培训、助农扶贫和乡村产业服务,以及邮政、供销、快递、政务等各类资源,以推进智慧乡村服务应用、提高资源共享利用。经过综合示范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汇集农村资源、服务,联动生产、供给、消费环节,融入农村一二三产业以及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领域,从狭义电商服务走向广义电商服务,成为“三农”发展重要的服务保障。
其二,商贸流通任务要求。商贸流通是连通供需、串联产供销的纽带。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形成城、乡产品双向通畅的流动渠道,以市场促“三农”发展。从起步开始,商贸流通任务持续围绕流通网络、物流配送、市场主体三个领域的短板提出补充完善和提升要求。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补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短板,突出乡到城“上行”渠道建设,从“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向“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转变,即“下乡为首”到“进城为首”;补物流配送服务短板,强调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和解决配送服务入村“一公里”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配送质量、降低服务费用;补基础设施短板,在补预冷、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农村缺漏、薄弱设施基础上,推进共享、智慧设施建设;推动市场主体发展转型,支持商贸、物流、快递等各类主体由“单打独斗”转向“资源整合、合作共赢”,以及经信息化、数字化、连锁化改造后由一般商品流通服务向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优化、现代供应链服务转型。通过电商与农村商贸流通系统的融合,现代化的商贸流通服务畅通了城乡两个市场的流通渠道,推动城乡产品、信息、资金、资源等有效对接,拉动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消费需求。
其三,电商人力资源培养任务要求。在农村推广应用电商,有一批电商本土人力资源队伍,是必须的智力保障。综合示范一直将人的培训作为重要任务,相关要求体现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服务三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有面有点,不仅要对农村基层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四类群体普遍开展培训,更要重点培训农村青年、进入或返回农村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第一书记等素质较高、具有活力和双创能力的人员。二是培训内容在普及常识的同时注重实际技能,整体上包括了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实际操作四方面内容,结合产品上行需求、电商发展趋势强化就业、创业、经营管理等所需的开网店、设计、运营等专门技能和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技能内容。三是培训服务以实践为导向拓展服务范畴,不仅要求传播电商知识,更要求通过对接就业用工的培训后服务,促使受训人知识转化为实践,实现培训和就业创业链条式服务。通过电商培训政策的落实,农村形成了一批本土化以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电商人才队伍,支撑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综合示范,西部农村电商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不仅综合示范期间实施的三大任务存在一些实践不足,电商发展所需的产业支撑、市场秩序也不够有力。
1、电商公共服务站点整合不足、部分运行艰难
不少基层服务站点各自为政。农业农村部门、商务部门以及邮政、供销社等,纷纷在农村建设电商站点。不少行政村,部门、企业建设的电商服务站点林立,还有村民自己开的店铺,导致有限的业务量下降,竞争激烈且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示范期间地方强调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造成重建轻营,站点运行情况分化明显。位于或临近交通节点、经营者有较强集货和运营能力、可供产品基础较好的站点不仅盈利还逐步壮大;有一定产品、交通条件,经营者能力不强的站点大体保本运行;上行缺产品支持、下行缺消费规模、位置偏远、人口少地区的站点难以运行。后两种情况的站点,示范期结束后一旦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则很难维持。
2、快递物流服务水平与需求存在差距
依托综合示范基本建立起西部农村快递物流系统,快递不下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但服务存在“贵、慢、乱”现象。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普遍价值不高,即便是通过价格最低的邮政发货,农村电商经营者依然感到物流成本高。据报道,云南丘北县腻脚乡雪莲果因易在运输中损坏,包装比较复杂,快递费、包装费的成本达产品售价的60%;重庆脐橙采用价格较低的邮政发货,快递费也大约占产品售价的30%。有的地区快递
其二,商贸流通任务要求。商贸流通是连通供需、串联产供销的纽带。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形成城、乡产品双向通畅的流动渠道,以市场促“三农”发展。从起步开始,商贸流通任务持续围绕流通网络、物流配送、市场主体三个领域的短板提出补充完善和提升要求。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补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短板,突出乡到城“上行”渠道建设,从“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向“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转变,即“下乡为首”到“进城为首”;补物流配送服务短板,强调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和解决配送服务入村“一公里”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配送质量、降低服务费用;补基础设施短板,在补预冷、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农村缺漏、薄弱设施基础上,推进共享、智慧设施建设;推动市场主体发展转型,支持商贸、物流、快递等各类主体由“单打独斗”转向“资源整合、合作共赢”,以及经信息化、数字化、连锁化改造后由一般商品流通服务向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优化、现代供应链服务转型。通过电商与农村商贸流通系统的融合,现代化的商贸流通服务畅通了城乡两个市场的流通渠道,推动城乡产品、信息、资金、资源等有效对接,拉动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消费需求。
其三,电商人力资源培养任务要求。在农村推广应用电商,有一批电商本土人力资源队伍,是必须的智力保障。综合示范一直将人的培训作为重要任务,相关要求体现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服务三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有面有点,不仅要对农村基层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四类群体普遍开展培训,更要重点培训农村青年、进入或返回农村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第一书记等素质较高、具有活力和双创能力的人员。二是培训内容在普及常识的同时注重实际技能,整体上包括了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实际操作四方面内容,结合产品上行需求、电商发展趋势强化就业、创业、经营管理等所需的开网店、设计、运营等专门技能和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技能内容。三是培训服务以实践为导向拓展服务范畴,不仅要求传播电商知识,更要求通过对接就业用工的培训后服务,促使受训人知识转化为实践,实现培训和就业创业链条式服务。通过电商培训政策的落实,农村形成了一批本土化以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电商人才队伍,支撑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综合示范,西部农村电商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不仅综合示范期间实施的三大任务存在一些实践不足,电商发展所需的产业支撑、市场秩序也不够有力。
1、电商公共服务站点整合不足、部分运行艰难
不少基层服务站点各自为政。农业农村部门、商务部门以及邮政、供销社等,纷纷在农村建设电商站点。不少行政村,部门、企业建设的电商服务站点林立,还有村民自己开的店铺,导致有限的业务量下降,竞争激烈且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示范期间地方强调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造成重建轻营,站点运行情况分化明显。位于或临近交通节点、经营者有较强集货和运营能力、可供产品基础较好的站点不仅盈利还逐步壮大;有一定产品、交通条件,经营者能力不强的站点大体保本运行;上行缺产品支持、下行缺消费规模、位置偏远、人口少地区的站点难以运行。后两种情况的站点,示范期结束后一旦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则很难维持。
2、快递物流服务水平与需求存在差距
依托综合示范基本建立起西部农村快递物流系统,快递不下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但服务存在“贵、慢、乱”现象。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普遍价值不高,即便是通过价格最低的邮政发货,农村电商经营者依然感到物流成本高。据报道,云南丘北县腻脚乡雪莲果因易在运输中损坏,包装比较复杂,快递费、包装费的成本达产品售价的60%;重庆脐橙采用价格较低的邮政发货,快递费也大约占产品售价的30%。有的地区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