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汶川实践
转眼间,“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十五年。三年恢复重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震区群众艰苦奋斗,一座座美丽家园如神话般拔地而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昔日地震灾区各族人民与全国贫困地区一道,砥砺奋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在汶川大地震十五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新西部》杂志记者团队再次走进汶川,探寻美丽乡村建设的汶川实践,通过深入调研采访,深深感受到这个当年的地震重灾区十五年来从悲壮走向豪迈、从豪迈走向美丽、从美丽走向振兴的辉煌历程。
天津企业家邹凌在“5·12”大地震发生后,成为奔走在震区的一名救灾志愿者。谁也没有想到,一段感人肺腑的大爱传奇,让他成为他曾经救援过的渔子溪村的党支部书记。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下,渔子溪村又开启了一场乡村振兴的新探索。
“5·12”大地震使距离震中映秀只有20公里的耿达镇一度成了一座孤岛,随着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搬迁,这座藏在深山峡谷里的森林小镇很快找准定位,着力打造熊猫家园、生态小镇、避暑康养胜地……“始于生态,成于自然”,成为耿达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密码。
作为国家级羌文化生态保护区,汶川县在西路边茶(藏茶)、羌绣、羊皮鼓舞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中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引导、东西部协作带动、脱贫帮扶、人才引进等有效方式,引领百姓致富奔小康,并助推当地民族文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汶川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各族群众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攻坚克难奔小康的一个缩影。站在新的起点上,汶川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汶川大地震十五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新西部》杂志记者团队再次走进汶川,探寻美丽乡村建设的汶川实践,通过深入调研采访,深深感受到这个当年的地震重灾区十五年来从悲壮走向豪迈、从豪迈走向美丽、从美丽走向振兴的辉煌历程。
天津企业家邹凌在“5·12”大地震发生后,成为奔走在震区的一名救灾志愿者。谁也没有想到,一段感人肺腑的大爱传奇,让他成为他曾经救援过的渔子溪村的党支部书记。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下,渔子溪村又开启了一场乡村振兴的新探索。
“5·12”大地震使距离震中映秀只有20公里的耿达镇一度成了一座孤岛,随着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搬迁,这座藏在深山峡谷里的森林小镇很快找准定位,着力打造熊猫家园、生态小镇、避暑康养胜地……“始于生态,成于自然”,成为耿达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密码。
作为国家级羌文化生态保护区,汶川县在西路边茶(藏茶)、羌绣、羊皮鼓舞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中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引导、东西部协作带动、脱贫帮扶、人才引进等有效方式,引领百姓致富奔小康,并助推当地民族文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汶川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各族群众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攻坚克难奔小康的一个缩影。站在新的起点上,汶川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