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7版
渔子溪:村企共建新模式
等等,都可开发为教育景点。
  “我不能在这个地方有一点点的商业。”邹凌觉得自己一旦在这里投资挣钱了,就违背了做公益的初心。
  近年来,渔子溪村探索出“股份合作+资源开发+旅游引领+培训提升”四型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2017年,渔子溪村入股120万元到大爱鑫城旅游责任有限公司,村集体每年能获得19%的收益;2018年入股栖溪旅游有限公司,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村集体分别占有汶川映秀熊猫山泉有限公司、摩天轮项目49%的股份,随着各个项目的成功运营,村民也享受到股份合作带来的收益。
  渔子溪村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村治理试点村和省卫生村等一系列荣誉。
  2019年9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减贫报告》,以邹凌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减贫工作经验入选该报告,也是全亚洲入选该报告的唯一减贫案例报送联合国,为当地带来积极影响。
  渔子溪村民联名给镇党委、镇政府写信,请求邹凌把户口迁过来。邹凌觉得不能辜负村民的感情,2020年把户口转了。这一年,邹凌被选举为渔子溪村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觉得肩头的责任更重了。
  辐射阿坝全州
  按照邹凌的设想,要充分发挥映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整合阿坝农特产品资源,在渔子溪村建设阿坝州特色产品集散地和分拨中心,将阿坝州的特色产品列为军供产品保障军队供应,树立阿坝优品品牌,将阿坝的优质产品和阿坝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进行集中展示。把渔子溪村建成新能源新材料转换基地、民族团结示范村、“两山”理论示范点,使之成为阿坝州南大门的会客厅、销售窗口。
  “这就是我们利用藏族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围巾,现生产订单已排满。”在渔子溪大院内,来自阿坝县麦尔玛镇兰措马村的山鹰和村民们忙着赶制订单。
  兰措马是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镇的一个小山村。村人善于编织,编织围巾、帐篷等物品。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编织。高原出产的牦牛绒可编织高档围巾,羊毛可编织低档围巾,形成高低端全面的市场链。
  80后藏族青年山鹰决定回乡创业,在传承民族文化技艺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虽然他注册了“蓝措马”商标,但一个初创品牌要打开销路并不容易。
  邹凌受组织委派,来到兰措马村参加促进乡村振兴、共建民族团结的工作。他了解村里的困难后,在2022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四周年纪念日,在渔子溪大院搞了一场“蓝措马”围巾展示会,还把编制作坊搬进了大院,现场展示手工编制技艺,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产品的制作过程。同时,也深入了解阿坝州的民族文化。活动期间销售了近400条、价值36万元的围巾,不仅清空了库存,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市场。山鹰感叹道“不走出大山,很难想象有这样好的发展局面。”
  “让兰措马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这里的原生态文化传承赓续,是我的心愿,也是我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邹凌说。
  青稞是高原作物,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4200米之间,尤其以黑青稞的品质最好。近年来,阿坝县不但把黑青稞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促进了农民增收,还吸引了一批企业投资,将青稞从第一产业延伸进第二产业,加工成月饼、饼干、挂面、方便面……青稞生长在高原,想下山来不容易,没有广泛而有效的销售渠道是不行的。
  俄周是托岗黑青稞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托岗黑青稞品牌包含了30多种青稞产品,在去年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生产总值。俄周原有团队缺乏外边大市场里的人脉,难以打开更大的销路,急需新的力量支援。邹凌在阿坝县了解到俄周团队的困难后,主动提出了帮扶。
  比起简单地卖原材料,深加工有更好发展前景,渔子溪村的干部群众开始调研青稞加工的可行性。阿坝州地处高原,气温较低,适合青稞的生长。青稞饼、青稞酒等系列产品,不但被高原群众所喜爱,也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如果把阿坝县的青稞运过来加工成青稞产品,无疑会拉动渔子溪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邹凌和俄周有一个共同的“青稞产业同心圆”志向——阿坝县是一个小圆,阿坝州是一个中圆,全中国是一个大圆……按照这个战略,他们要把加工厂建到平原去,让来自高原的青稞食品走向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在他们的共同理念里,高原不只意味着海拔高,还代表着“高品质、原生态”的有机健康食品。
  邹凌担任全球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筹委会主任,他会将更多资源导入进来,把渔子溪村建成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区。继续完善培训产业,丰富旅游资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以更高的发展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本文图片由渔子溪村委会提供,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