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无忧花果山
给其他人享受,至少我做了一件事。
刘明清坚信农业是根本,从事农业虽然投资大、见效慢,但永远亏不了本,而且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代的富民工程和生态工程。为了全身心地投入,他后来干脆把办公室也搬到了山上,忙了就吃住在基地。“母亲因脑梗偏瘫十几年了,自己顾不上照顾,去年我才把她接到山上来,推着轮椅让她看看我的基地,看看儿子一天天起早贪黑往外跑,这些年到底做了些啥子。老人家说,哪天走了也能瞑目了。”刘明清说。
直到过了2019年,刘明清的樱桃基地才真正开始受益。不过,基地的樱桃比附近农户的樱桃要卖得贵一些。“我卖30元、40元一斤时,他们(农户)能卖到20元、30元一斤,我卖到60元、70元一斤,他们能卖到40元、50元一斤,最高我卖到过120元一斤。因为我的甜樱桃品质很好,全部是按照有机和绿色标准要求种植的。我的果园里,最大的一棵树,可收入七八千块钱。”刘明清说,樱桃基地有5000余棵樱桃树,收入达到七八千元的只是极少数果树,基地还远远没有到盛果期。
在布瓦村,刘明清并不是第一个种植樱桃的,他也不是汶川最大的樱桃种植户,但他的樱桃基地却是汶川县比较规范的樱桃种植基地。刘明清说,这都得益于汶川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的帮扶。通过汶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联系,九耕公司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李洪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龚荣高等专家指导下,刘明清学到了不少果园管理知识。
“过去,我们修剪果树,并不懂得要使用伤口愈合剂,防止伤口溃烂。也不懂得啥叫物理防控,不懂使用生物杀虫剂,不懂得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科学套袋和科学采摘。现在,我们的果树管理由传统的一季管理改为四季管理,园区灌溉已全部采用了科学节水的滴灌技术,全部按标准化管理。”刘明清介绍说,“以前采摘樱桃是成熟一颗摘一颗,费时费工。采用套袋技术以后,可以实现一次性同时采摘,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还能提高果子花青素含量,增加果子的光洁度,同时也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摘心”“抹芽”“扭梢”……刘明清还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果树管理技术规则,他称之为“九耕”标准。“我女儿说,我整天跟到专家、博导后面跑,快成‘博士后’了。”
汶川县的领导希望刘明清把九耕公司的技术规则向全县种植樱桃的农户和经营主体、种植基地扩散推广,于是,刘明清成立了技术服务队,凡是找到他们服务队的,就必须按照“九耕”标准来种植。九耕公司实行有偿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经营主体适当的补贴,九耕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记者了解到,九耕公司在汶川占地288亩,主要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其中甜樱桃188亩,青红脆李58亩。公司现有管理人员8人,长期工人20余人,农忙季节用工多达七八十人。公司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户销售500余万元。公司先后培训布瓦村、下庄村、克枯村300余人,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再就业,实现布瓦村年人均增收2000元。九耕公司被评为汶川县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刘明清本人于2021年当选汶川县政协委员,并先后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2019年)、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贡献奖(2020年)、汶川先进工作者(2021年)、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2022年)、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2022年)等荣誉。
刘明清告诉记者,公司的绿色有机证书已经拿到手了,基地的水果基本上供不应求,没有结果之前,果子就已经订完了。现在以订单式销售为主,主要客户为大型超市、企事业单位等。
刘明清说,他还有个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汶川的甜樱桃能够进入中南海,能让全国更多的人品尝到汶川的甜樱桃。目前,他们正在开展党建引领、支部共建、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主要依托高校支部、县科技农牧局机关党委和威州镇布瓦村支部的力量,成立了三支队伍,即高校支部专家教授、县局机关党员技术服务队、园区党员技术服务队,真正做到园区建设出成效,园区群众齐受益。
布瓦山变成“花果山”
“布瓦村原名木娃村,‘木’在羌语里意思是天,‘娃’的羌语意思是人,合起来就是住在离天很近的人,云朵上的人,后来谐音变成布瓦。”布瓦村党支部书记朱德平介绍说,布瓦村历史悠久,有“云上布瓦,羌碉王国”的美誉。
布瓦村地处杂谷脑河和岷江交汇处,距离县城12.4公里。布瓦村所在的大山叫布瓦山,属岷江大峡谷高半山小平原地形,平均海拔约2000米,属温暖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阳光充足。传统农作物主要为包谷、土豆等杂粮,粮食产量和种植比例都不高。布瓦山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樱桃、李子等特色水果。
近年来,布瓦村人改变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习惯,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甜樱桃、青红脆李子等高附加值、高品质果树,走出了一条有
刘明清坚信农业是根本,从事农业虽然投资大、见效慢,但永远亏不了本,而且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代的富民工程和生态工程。为了全身心地投入,他后来干脆把办公室也搬到了山上,忙了就吃住在基地。“母亲因脑梗偏瘫十几年了,自己顾不上照顾,去年我才把她接到山上来,推着轮椅让她看看我的基地,看看儿子一天天起早贪黑往外跑,这些年到底做了些啥子。老人家说,哪天走了也能瞑目了。”刘明清说。
直到过了2019年,刘明清的樱桃基地才真正开始受益。不过,基地的樱桃比附近农户的樱桃要卖得贵一些。“我卖30元、40元一斤时,他们(农户)能卖到20元、30元一斤,我卖到60元、70元一斤,他们能卖到40元、50元一斤,最高我卖到过120元一斤。因为我的甜樱桃品质很好,全部是按照有机和绿色标准要求种植的。我的果园里,最大的一棵树,可收入七八千块钱。”刘明清说,樱桃基地有5000余棵樱桃树,收入达到七八千元的只是极少数果树,基地还远远没有到盛果期。
在布瓦村,刘明清并不是第一个种植樱桃的,他也不是汶川最大的樱桃种植户,但他的樱桃基地却是汶川县比较规范的樱桃种植基地。刘明清说,这都得益于汶川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的帮扶。通过汶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联系,九耕公司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李洪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龚荣高等专家指导下,刘明清学到了不少果园管理知识。
“过去,我们修剪果树,并不懂得要使用伤口愈合剂,防止伤口溃烂。也不懂得啥叫物理防控,不懂使用生物杀虫剂,不懂得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科学套袋和科学采摘。现在,我们的果树管理由传统的一季管理改为四季管理,园区灌溉已全部采用了科学节水的滴灌技术,全部按标准化管理。”刘明清介绍说,“以前采摘樱桃是成熟一颗摘一颗,费时费工。采用套袋技术以后,可以实现一次性同时采摘,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还能提高果子花青素含量,增加果子的光洁度,同时也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摘心”“抹芽”“扭梢”……刘明清还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果树管理技术规则,他称之为“九耕”标准。“我女儿说,我整天跟到专家、博导后面跑,快成‘博士后’了。”
汶川县的领导希望刘明清把九耕公司的技术规则向全县种植樱桃的农户和经营主体、种植基地扩散推广,于是,刘明清成立了技术服务队,凡是找到他们服务队的,就必须按照“九耕”标准来种植。九耕公司实行有偿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经营主体适当的补贴,九耕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记者了解到,九耕公司在汶川占地288亩,主要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其中甜樱桃188亩,青红脆李58亩。公司现有管理人员8人,长期工人20余人,农忙季节用工多达七八十人。公司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户销售500余万元。公司先后培训布瓦村、下庄村、克枯村300余人,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再就业,实现布瓦村年人均增收2000元。九耕公司被评为汶川县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刘明清本人于2021年当选汶川县政协委员,并先后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2019年)、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贡献奖(2020年)、汶川先进工作者(2021年)、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2022年)、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2022年)等荣誉。
刘明清告诉记者,公司的绿色有机证书已经拿到手了,基地的水果基本上供不应求,没有结果之前,果子就已经订完了。现在以订单式销售为主,主要客户为大型超市、企事业单位等。
刘明清说,他还有个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汶川的甜樱桃能够进入中南海,能让全国更多的人品尝到汶川的甜樱桃。目前,他们正在开展党建引领、支部共建、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主要依托高校支部、县科技农牧局机关党委和威州镇布瓦村支部的力量,成立了三支队伍,即高校支部专家教授、县局机关党员技术服务队、园区党员技术服务队,真正做到园区建设出成效,园区群众齐受益。
布瓦山变成“花果山”
“布瓦村原名木娃村,‘木’在羌语里意思是天,‘娃’的羌语意思是人,合起来就是住在离天很近的人,云朵上的人,后来谐音变成布瓦。”布瓦村党支部书记朱德平介绍说,布瓦村历史悠久,有“云上布瓦,羌碉王国”的美誉。
布瓦村地处杂谷脑河和岷江交汇处,距离县城12.4公里。布瓦村所在的大山叫布瓦山,属岷江大峡谷高半山小平原地形,平均海拔约2000米,属温暖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阳光充足。传统农作物主要为包谷、土豆等杂粮,粮食产量和种植比例都不高。布瓦山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樱桃、李子等特色水果。
近年来,布瓦村人改变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习惯,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甜樱桃、青红脆李子等高附加值、高品质果树,走出了一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