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社工站建设,推进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
程中,在利用技术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尤其是要弱化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3、切实提升社区的自治能力
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人心、挖掘社区能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驻地单位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协商的制度化渠道,完善居民议事协商的机制。不断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4、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建设,要做到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地合理培育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发挥优质社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不断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植政策。扶持和壮大更多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供给当中。
5、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体系建设
首先是推行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制度改革,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畅通社区工作者的晋升渠道,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其次是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就是要注重培养社区“两委”的后备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是连接企业、单位等治理组织的主要桥梁,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社区书记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治理成效。[2]要高度重视社区书记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其选拔、培训、培养等方面持续探索。
6、加强新时代社工站建设
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围绕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制度体系,力争实现“十四五”末,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个社工站,每个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推动社工站建设专业化、高质量发展,协调组织、人社、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工会、妇联、残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支持,统筹推进社工站建设。充分利用村(社区)的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场所为民服务,进行社区资源的共享。
坚持党建引领社工站建设,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引导社工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对其机构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从业经历的审查。明确社工站建设的职能定位、建设标准、实施步骤等规定,确保社工站建设有方向、有遵循、不跑偏。[3]切实保障社工站建设运营规范化,明确对站点建设、平台运营、服务项目、人员素质、考核评估等各项要求。发挥社工站综合性、枢纽型平台优势,纵向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体系,横向统筹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积极打破行业界限和层级壁垒。建立健全社工站各项工作制度,规范运营流程和服务项目。
发挥专业社工的专业优势,社工通过走小区、入住户及个人摸底调查,聚焦重点人群进行社区居民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专业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能和手段,在科学评估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服务计划,为不同人群提供灵活多样的综合服务。如济南市历城区首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之一——济南市十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入驻社区后开展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社工们白天走楼入户,了解民政对象的家庭状况,并绘制出一张张“用脚丈量”的社区资源图和民生问题图,用不同的符号和各类图标,分门别类标记清楚社区居民的困难、诉求以及社区可挖掘的资源。社工们通过走访,全面核查了民政对象的个人信息,建立专人专档进行保存,并按照紧急程度分成不同等级的探访标准,进行动态和精细化管理。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人民对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有着更多的期盼和追求。在新时代的民生建设领域中,社会工作应当协助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惠民生、暖民心、增进民生福祉,为实现社区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孙秀艳:《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启示——基于福州市鼓楼区的实践分析》,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58-165页。
[2]何艳玲:《人民城市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曹伟军:《统筹推进五项建设综合提升四种能力社工站搭建社会工作服务新平台》,载《社区》,2021(20):14-16页。
作者简介
杨 蕊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基层建设
3、切实提升社区的自治能力
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人心、挖掘社区能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驻地单位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协商的制度化渠道,完善居民议事协商的机制。不断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4、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建设,要做到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地合理培育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发挥优质社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不断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植政策。扶持和壮大更多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供给当中。
5、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体系建设
首先是推行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制度改革,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畅通社区工作者的晋升渠道,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其次是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就是要注重培养社区“两委”的后备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是连接企业、单位等治理组织的主要桥梁,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社区书记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治理成效。[2]要高度重视社区书记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其选拔、培训、培养等方面持续探索。
6、加强新时代社工站建设
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围绕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制度体系,力争实现“十四五”末,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个社工站,每个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推动社工站建设专业化、高质量发展,协调组织、人社、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工会、妇联、残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支持,统筹推进社工站建设。充分利用村(社区)的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场所为民服务,进行社区资源的共享。
坚持党建引领社工站建设,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引导社工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对其机构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从业经历的审查。明确社工站建设的职能定位、建设标准、实施步骤等规定,确保社工站建设有方向、有遵循、不跑偏。[3]切实保障社工站建设运营规范化,明确对站点建设、平台运营、服务项目、人员素质、考核评估等各项要求。发挥社工站综合性、枢纽型平台优势,纵向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体系,横向统筹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积极打破行业界限和层级壁垒。建立健全社工站各项工作制度,规范运营流程和服务项目。
发挥专业社工的专业优势,社工通过走小区、入住户及个人摸底调查,聚焦重点人群进行社区居民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专业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能和手段,在科学评估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服务计划,为不同人群提供灵活多样的综合服务。如济南市历城区首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之一——济南市十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入驻社区后开展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社工们白天走楼入户,了解民政对象的家庭状况,并绘制出一张张“用脚丈量”的社区资源图和民生问题图,用不同的符号和各类图标,分门别类标记清楚社区居民的困难、诉求以及社区可挖掘的资源。社工们通过走访,全面核查了民政对象的个人信息,建立专人专档进行保存,并按照紧急程度分成不同等级的探访标准,进行动态和精细化管理。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人民对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有着更多的期盼和追求。在新时代的民生建设领域中,社会工作应当协助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惠民生、暖民心、增进民生福祉,为实现社区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孙秀艳:《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启示——基于福州市鼓楼区的实践分析》,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58-165页。
[2]何艳玲:《人民城市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曹伟军:《统筹推进五项建设综合提升四种能力社工站搭建社会工作服务新平台》,载《社区》,2021(20):14-16页。
作者简介
杨 蕊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