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约占28%,如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馆主要收藏反映唐代丝路贸易和唐人市井生活的西市出土文物,是全国第一家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民办博物馆;又如曲江艺术博物馆内主要展出各时期壁画及明代金器,同时引进来和走出去了多个高水平有影响的大展,其中在罗马尼亚展出的《明万历皇帝金器——东波斋珍藏展》获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该奖项的民办博物馆;其余如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西安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西安市大唐青铜镜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民办博物馆,均依托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而建立,为陕西的文博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民俗类博物馆约占14%,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历经三十余年的筹备和建设,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如西安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全面展现陕西省明清时期的皮影艺术,并与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了沉浸式互动皮影秀《皮影笑传》;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展示记录了老西安人的日常生活;此外还有西安户邑民间艺术博物馆等。这类博物馆依托陕西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在保护陕西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更对其进行了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群众要求的宣传、交流活动,是传承陕西省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各类专题类博物馆约占58%,如以展示传统造纸术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市起良蔡侯纸博物馆;以展示清明服饰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市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以展示电影器材及设备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以展示于右任书法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西安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以展示传统姚式中医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市太和医室博物馆;以展示航空航天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市云之翼航空博物馆;以展示陕南菌菇美食为主要内容的陕南石叁珍蘑菇宴博物馆,等等。这些结合陕西省航天、书法、饮食、医药等发展特色的专题类民办博物馆对填补陕西省博物馆门类体系的空白,对保护、传承陕西省的优秀地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功能凸显,影响广泛
陕西省约95%的民办博物馆长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文化服务,年均接待游客人数约1000万人,占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的22%,年均举办社会教育活动800余场次,占全省博物馆教育活动场次的32%,年均举办展览300多场次,占全省博物馆展览的42%,充分发挥了社会服务功能。其中大唐西市博物馆2018年、2019年参观人数均在84万左右,年均举办展览8个、教育活动100多场次;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2018年、2019年参观人数分别为70.11万、55.8万,举办教育活动分别为268、716场次;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2018年、2019年年均参观人数约在23万人次,展览年均60场次;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2018年、2019年年均参观人数11万人次左右,年均举办展览7场次,教育活动200余场次。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各博物馆参观人数有所下降。在国家文物局最近一次开展的全国民办博物馆运行状况评估工作中,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合格率为87%,在全国名列前茅。
陕西省民办博物馆目前的发展瓶颈
根据《博物馆条例》及国家文物局《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凡纳入序列的民办博物馆和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一样,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扶持。目前,陕西省民办博物馆从管理模式、服务功能发挥、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对全国有较好的引领作用,西安市更是全国首个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城市。
虽然陕西省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较为良好的环境,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陕西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困难。
1、运营成本高,资金匮乏
这是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全国民办博物馆普遍面临的困境。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省内80%的民办博物馆由企业出资运营,所有支出费用由企业支付,其余20%的民办博物馆各项支出费用均由博物馆举办者个人承担。支出项主要包括水、电、人员、房屋场地租赁、维护等基本运转经费,部分还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经营性收入增值税等,展陈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博物馆,年均基本运营经费约在100万以上。而这些民办博物馆的运营经费绝大部分都来自创办者和运营者的自筹,门票、文创、研学、展览等渠道的收入十分有限,几乎所有民办博物馆都处于亏损状态。如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民营企业参与文物保护的典范,从2014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分别为2018年亏损371.87万元、2019亏损542.56万元、2020年亏损327.99万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作为陕西较为知名的通过个人收集保护展示民俗文物文化的典范,博物馆占地面积大、知名度高,采用收费的模式经营,以藏养馆,但即便如此,其经营状况也是逐年亏
3、功能凸显,影响广泛
陕西省约95%的民办博物馆长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文化服务,年均接待游客人数约1000万人,占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的22%,年均举办社会教育活动800余场次,占全省博物馆教育活动场次的32%,年均举办展览300多场次,占全省博物馆展览的42%,充分发挥了社会服务功能。其中大唐西市博物馆2018年、2019年参观人数均在84万左右,年均举办展览8个、教育活动100多场次;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2018年、2019年参观人数分别为70.11万、55.8万,举办教育活动分别为268、716场次;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2018年、2019年年均参观人数约在23万人次,展览年均60场次;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2018年、2019年年均参观人数11万人次左右,年均举办展览7场次,教育活动200余场次。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各博物馆参观人数有所下降。在国家文物局最近一次开展的全国民办博物馆运行状况评估工作中,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合格率为87%,在全国名列前茅。
陕西省民办博物馆目前的发展瓶颈
根据《博物馆条例》及国家文物局《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凡纳入序列的民办博物馆和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一样,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扶持。目前,陕西省民办博物馆从管理模式、服务功能发挥、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对全国有较好的引领作用,西安市更是全国首个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城市。
虽然陕西省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较为良好的环境,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陕西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困难。
1、运营成本高,资金匮乏
这是陕西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全国民办博物馆普遍面临的困境。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省内80%的民办博物馆由企业出资运营,所有支出费用由企业支付,其余20%的民办博物馆各项支出费用均由博物馆举办者个人承担。支出项主要包括水、电、人员、房屋场地租赁、维护等基本运转经费,部分还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经营性收入增值税等,展陈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博物馆,年均基本运营经费约在100万以上。而这些民办博物馆的运营经费绝大部分都来自创办者和运营者的自筹,门票、文创、研学、展览等渠道的收入十分有限,几乎所有民办博物馆都处于亏损状态。如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民营企业参与文物保护的典范,从2014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分别为2018年亏损371.87万元、2019亏损542.56万元、2020年亏损327.99万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作为陕西较为知名的通过个人收集保护展示民俗文物文化的典范,博物馆占地面积大、知名度高,采用收费的模式经营,以藏养馆,但即便如此,其经营状况也是逐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