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1版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创新管理探索
价值,打造电子阅览室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多样且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智慧化的功能设施,实现全媒体、复合型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目标。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概况
  高校电子阅览室是以网络为基础、免费提供电子数字资源的功能性学习空间。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受到冲击,根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调查,截至2016年,全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均已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设备陈旧,建设模式单一
  现如今,电子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建设中,电脑设备的购买都是批量的,大部分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经过三到五年的运行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硬件设备衰老情况。由于长期维护的资金问题,导致不及时对硬件设备和软件进行维修和升级,势必会出现计算机卡顿反应慢、老化现象出现。这样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导致电子阅览室上机率逐渐下降,电子阅览室就更加缺乏更新和维修计算机的动力了。电子阅览室传统功能只是提供电子设备,模式单一,设备陈旧就会导致用户群体的缩减。
  2、服务单一,分流现象严重
  通过调查得知,只有六成的在校大学生还去电子阅览室,用户分流现象严重。主要的分流渠道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被分流的对象是自备电子设备的学生,他们的设备可以取代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功能,再利用无线覆盖,这些自备设备比电子阅览室设备性能更好、更加便捷。第二部分被分流的对象是在校研究生,因为学科的需要,他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学校实验室的计算机。第三部分是由于对电子阅览室的环境和服务的体验感不满意,而不愿意去电子阅览室的同学。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阅览室的用户群体只能集中在对上网条件不高的、有上网需求的学生和临时需要上网的学生。对于分流,主要是因为电子阅览室的用户服务体验不佳,这正是当下高校电子阅览室所欠缺的地方,电子阅览室的用户服务体验应该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渐更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的质量。
  3、宣传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近年来,建设数字化的电子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而电子阅览室作为传播数字资源功能的学习空间却被忽视,以至于数字资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阅览室集数字资源、电子设备、网络设备为一体的多媒体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将数字资源最直接有效传播给用户的场所。但是普及化的电子设备和受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电子阅览室发展的萎缩。现如今,高校图书馆常见的宣传方式有网站主页、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宣传,其中对电子阅览室的宣传信息却非常少,只有一些电子阅览室介绍、地理位置、开放时间、规章制度等,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服务内容等功能需求的宣传基本没有。这就是电子阅览室被高校师生逐渐忽略的问题之一。
  4、内容单一,服务意识淡薄
  通过实地考察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访谈高校师生,我们发现,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很少主动为师生提供检索的服务和帮助。主要在于电子阅览室的看管工作人员的专业限制,他们面对软硬件的技术问题,可以解决问题的很少,时间久了学生就不再问相关技术问题了,这是出现电子阅览室零交流的主要问题。所以提高电子阅览室看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强其服务意识,才能落实服务工作,让现有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而且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自身定位局限性太强,主要的服务工作就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查询,开学上机选课,少数的还有上机考试培训等,这些承接的服务工作都属于阶段性的任务活动,没有创新性。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无线网络覆盖的出现,这些固有的服务终将被淘汰。电子阅览室必须有创新服务意识,提供特色服务,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得到其在宿舍和教室等无线网络环境下没有的多样化服务内容,这些服务内容要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定位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互联网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高校图书馆也从传统的文献收藏机构向知识输出、参考支撑机构转变,在1997年通过“中国实验性数字图书馆工程”,高校图书馆将软件资源和硬件设备都投入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就在此浪潮中应运而生。但是从2010年开始,网络终端的迅猛发展,产品多样化和普及化,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严重受阻,各大高校图书馆纷纷寻找转变的路径,其中信息智能共享空间是电子阅览室求生的突破口。虽然获取信息资源的硬件设备已经普及,但是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对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资源的筛选、处理和分析能力尚未得到解决,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要明确目前的功能定位。
  1、信息汇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