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0版
高职院校学生餐饮浪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会出现选择困难症,纠结吃啥,看着想吃,实际吃起来没那么好吃,导致因不好吃、不想吃而浪费。部分学生有挑食的坏习惯,不喜欢吃的被浪费。一些学生认为是因为饭菜难吃才倒掉,另一些学生认为饭菜并没有那么难吃,实际上是所谓的众口难调,说难吃的同学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单方面的说辞,关键是学生们有可以不吃的选择,有更多可以吃的选择,比如去学校周边吃,吃零食,喝饮料,点外卖。学生缺乏健康饮食结构金字塔方面的知识,吃饭口味偏重、偏油腻,不注意饮食搭配。营养餐味道普遍比较清淡,不受学生青睐。学生喝饮料、矿泉水比喝粥、喝豆浆普遍。
  2、学生节约意识不强,节约行为弱化
  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节约粮食的意义,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能身体力行的不多。学生普遍缺乏粮食安全意识,对于粮食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深刻。主要是现在的学生没有吃过苦、没有挨过饿,食堂有过多的食物供给。学生对饭菜的口感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有挑食的坏习惯,不好吃的时候就倒掉。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没有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缺乏有关食品浪费方面的法律意识,缺乏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用餐时,习惯用一次性餐具,即使收费也不太在意,造成一次性餐具的浪费。对用餐过程中产生的一次性垃圾,缺乏更深层的思考。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节约行为的弱化。学生对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浪费行为不会过多地在意,认为法不责众,大家都在浪费,自己浪费一点也是没有关系的。[3]
  3、饭菜质量不高、饮食结构不完善
  饭菜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食材的质量、烹饪技法、饭菜价格、学院的补贴力度、餐饮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等,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自选模式,自选模式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如果自选模式不止一家,饭菜质量好的即使人多排队学生也愿意,饭菜质量不高的,学生吃过一回以后就基本上不去了,由此导致剩饭剩菜而浪费。学生食堂作为大型公共就餐场所,提供的菜品种类相对较多,但是每天提供的菜品种类变化不大,且食堂饭菜属于大众菜、大锅菜,在营养、口感、色香味及饮食结构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学生浪费量增多。食堂缺乏创新活力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菜品更新缓慢,大部分学生间接或直接产生视觉或味觉审美疲劳[1]而浪费。
  4、食堂管理不够细化
  食堂缺乏对就餐时间、就餐人数、饭菜份量、售卖方式及剩饭剩菜的分析等规律性研究,食堂对从业人员的奖惩、培训机制不完善。学生就餐时间不规律,如学生早上起床困难,早餐凑合应付,有的学生甚至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喜欢去学校周边吃饭或者点外卖。学院学生人数较多的医学院和师范学院,女生多、男生少,饭菜打少了男生不够吃,打多了女生吃不了,导致浪费而产生剩饭剩菜。售卖方式不合适,如米线、砂锅类总有一些固定搭配的菜品,学生喜欢吃这一类的饭菜,但是对于这类固定搭配里面的部分食材不喜欢吃而导致浪费。疫情期间食堂饭菜进行打包后送到学生宿舍,打包饭菜品种基本一致,缺乏个性化,部分学生不喜欢吃的就浪费。就餐者的浪费加上食堂的剩饭剩菜最后都被倒掉而浪费。
  制止学生餐饮浪费行为的措施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工作,把餐桌文明实践作为“省级文明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全院上下把思想认识提高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提高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价值导向,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尚。学院后勤管理服务处牵头落实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工作,宣传统战部、学生处及各二级学院做好学生宣传教育、节约习惯、规范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全院上下齐抓共管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餐饮浪费行为的问题。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园餐饮浪费自查自纠工作,学院成立餐饮浪费自查自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后勤副院长为组长、后勤管理服务处处长为副组长,宣传统战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餐饮管理科,餐饮管理科科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以食堂餐饮浪费为重点,从餐饮浪费现状、原因分析、宣传教育、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对于存在问题,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限期完成。
  2、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节约光荣风尚
  宣传教育:新学期开学,学院在食堂门口摆放了“光盘行动”宣传栏,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新生一入校就规范其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受益终身。利用餐厅电视屏幕滚动播放厉行节约视频,努力营造“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就餐氛围。学生处和各二级学院利用板报、专栏、微信等载体,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举行粮食安全教育大讲堂,让更多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