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教育的思路
◎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陕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0366)
地方师范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教育,符合时代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明确研学旅行特色方向的发展目标,与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开展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与认证考试,面向学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展辅修学士学位教育,是双减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教育的可行路径。
研学旅行基于学生兴趣,由学校统一组织,贯通课本中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指导师在中小学研学旅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师范院校各学科专业教育背景下增加研学旅行专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研学旅行指导师势在必行。
研学旅行相关概念的界定
1、旅行与旅游
旅,远离、外出,离开惯常居住或者生活之地,赴他处、在外地做客之意;行,有行走、前往之意。旅行即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较远的地方的行进过程。旅游是指旅行、游览,即为达到游览、观光、娱乐的目的所作的旅行。旅行与旅游二者都需要离开自己的起居地,需要走出去体验自然世界或人文景观带给自己的感受。但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行,它的特殊性在于休闲性,注重于游玩、观光和娱乐休闲。旅游是消遣和消费的过程,是花钱享受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美食美景和相应服务的同时,讲究身心的舒适和娱悦。旅行偏重于“行”,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注重体验感和新鲜感。
2、研学与游学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游学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家喻户晓,传承至今。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全新的环境里进行游历和学习,在旅行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人生,对人格养成和知识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3、研学旅行与研学旅游
研学旅行即“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习阶段的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
研学不仅是学生的“专利”,构建学习型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各类人员都可以研学,比如企业开展的研学活动、作家研学活动、教师研学活动、党员干部红色文化研学等。研学,也不仅可以与旅行相关联。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研学旅游,可以让旅游者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相对舒适的体验下进行探索和学习、增长见识,开扩视野,是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等构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进行素质提升的不错选择。
双减背景下师范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教育的机遇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国家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的工作。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量增加,不仅补充了学生们较少的睡眠时长,也使研学旅行有了发
地方师范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教育,符合时代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明确研学旅行特色方向的发展目标,与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开展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与认证考试,面向学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展辅修学士学位教育,是双减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教育的可行路径。
研学旅行基于学生兴趣,由学校统一组织,贯通课本中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指导师在中小学研学旅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师范院校各学科专业教育背景下增加研学旅行专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研学旅行指导师势在必行。
研学旅行相关概念的界定
1、旅行与旅游
旅,远离、外出,离开惯常居住或者生活之地,赴他处、在外地做客之意;行,有行走、前往之意。旅行即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较远的地方的行进过程。旅游是指旅行、游览,即为达到游览、观光、娱乐的目的所作的旅行。旅行与旅游二者都需要离开自己的起居地,需要走出去体验自然世界或人文景观带给自己的感受。但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行,它的特殊性在于休闲性,注重于游玩、观光和娱乐休闲。旅游是消遣和消费的过程,是花钱享受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美食美景和相应服务的同时,讲究身心的舒适和娱悦。旅行偏重于“行”,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注重体验感和新鲜感。
2、研学与游学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游学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家喻户晓,传承至今。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全新的环境里进行游历和学习,在旅行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人生,对人格养成和知识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3、研学旅行与研学旅游
研学旅行即“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习阶段的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
研学不仅是学生的“专利”,构建学习型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各类人员都可以研学,比如企业开展的研学活动、作家研学活动、教师研学活动、党员干部红色文化研学等。研学,也不仅可以与旅行相关联。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研学旅游,可以让旅游者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相对舒适的体验下进行探索和学习、增长见识,开扩视野,是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等构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进行素质提升的不错选择。
双减背景下师范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教育的机遇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国家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的工作。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量增加,不仅补充了学生们较少的睡眠时长,也使研学旅行有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