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4版
数字经济赋能四川彝区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与实践经验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共生

推广的“雷波经验”和“雷波模式”,实现产业富县,加快高质量发展。
  (二)发挥数字经济集聚效应是弥合城乡数字经济鸿沟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技术引进投资力度,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奖励、优惠政策提升农民数字技能,互联网企业在政策的引导下也逐渐向农村地区偏移。数字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者对接大型电商平台,降低交易成本;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供需变化掌握更加精准,降低沟通成本。引进高新数字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农民数字技能的培养,从软硬件设施建设两方面提升农民的数字使用能力,缩小城乡居民数字使用鸿沟。如雷波县加快建设乡村特色产业智慧园提升产业竞争力入选四川省智慧农业类典型案例,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优势特色产业中,引入果园运输轨道机,大幅度节约了人力成本,使脐橙采摘难、运输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和发挥是借助数字经济协同效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建设数字乡村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有效支持,需要政府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政府的“有效”支持就需要政府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精准把握“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者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数字乡村建设上升至全省重要战略位置,重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各省政府结合当地区域特色,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建立政府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及时更新三农相关数据以及有利政策。农村大数据平台是引领数字乡村建设的龙头,不仅可以提升政府的数字治理水平,还可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构建起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虽然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财政投入增加、鼓励政策逐渐增多,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仍面临数字要素供给不足、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搭建不完善、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政府除引进和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外,不可忽视对本地村民的培训,由于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制定优惠、奖励政策提高村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尤为重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选择,通过技术升级,畅通政府监管以及村民反馈渠道。除此之外,应不断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使村民能够拥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信息获取能力,降低城乡居民信息差。
  参考文献
  [1]张蕴萍、栾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载《改革》,2022(05):79-89页。
  [2]唐红涛、熊悦:《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的逻辑进路》,载《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16页。
  [3]李建民、贾斌昌、王金田:《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载《经济纵横》,2022(12):104-111页。
  [4]李珍刚、古桂琴:《民族地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研究》,载《广西民族研究》,2019(06):131-138页。
  [5]杨竟艺、杨永清:《凉山彝区防止返贫的困境与对策》,载《民族学刊》,2022(06):30-36+141页。
  [6]高静、武彤、王志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路径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数据》,载《农业经济问题》,2020(03):125-135页。
  [7]陈一明:《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载《农业经济问题》,2021(12):81-91页。
  作者简介
  葛雯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 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高 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