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7版
早期共产党人对劳动问题的认识
——基于《劳动界》周刊的探讨 栗佳璇 杨建飞
    一百多年前,《劳动界》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劳动界》周刊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工人刊物。本文基于《劳动界》周刊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题思想和刊物报道的内容,探讨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劳工受资本家压迫现状的认识,及其早期劳动运动的不足与缺陷,分析了早期共产党人促进劳工思想觉醒的努力,研究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劳工问题认知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马克思认为,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同时劳动是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劳动着的劳动者们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自然应该把他们放在主体地位,激励他们劳动,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劳动界》正是要向社会揭露劳工之“苦”的不合理,要用通俗的话语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要用直白浅显的道理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要带领他们真正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劳动界》周刊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工人刊物。刊物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通过揭示劳动者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及其所面临的悲惨生活状况,向劳工阶级宣传劳动价值与作用,从而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与阶级地位。刊物还记述国内外的工人运动情形,以唤醒劳工阶级的觉悟,使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改善劳动者的境遇。该刊物不仅对于研究建党前期正确认识劳动者的地位、维护劳动者的利益,采取措施促进其觉醒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当代充分发挥劳动者作用、使劳动者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早期共产党人对劳工现状的认识
  为什么要印这个报,因为工人是最苦的。《劳动界》周刊在开始便概括出了劳动者的生活境遇——苦。工人在当时的社会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迫,可谓是苦不堪言。该刊物不仅记载了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所调查到的工人境况,而且记载了工人们自己生活的真实感触,较全面地展示了当时劳工面临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下发起的种种反抗运动——不同程度上的联合罢工。
  (一)劳工的悲惨状况
  1、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
  工人们的劳动力哪里去了?为什么他们从早忙到晚,所得的工钱不但养不活家里老小,甚至连自己的衣食都不够用,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这便是被资本家夺去了。[1]
  资本家仗着私有制下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而使工人们不得不服从其压迫与剥削,因为工人没有生产资料,要想通过劳动谋生,只得去给资本家打工,只能依附于资本家的资本。而资本家所追求的是利益,自然想要以最少的支出换得最大收益,这就使资本家想尽了法子压榨工人,恶劣的工作环境、超出个人体力和精力极限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极低的报酬等,工人忍受着种种非人的待遇。工作环境方面,资本家从未关心过工人的人身安全。《劳动界》周刊中“机器扎毙小工”“小工被铁条压死”“小工起货压死”“无锡市布厂坍屋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