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10版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探析
方面,思政教学作为教育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不仅具有针对性,还具长效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学的历史自建国初期到现在,已经具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
  在此基础上,在边疆地区通过设置课程体系和覆盖全员全过程等问题,将“四史”的系统性、专业性与广泛性等优势融入,才能使思政教学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因此,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不仅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脉络,真正学懂弄通做实。还能促使大学生在学史明智中开拓进取,自觉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并内化在自己的行动中。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就是加强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要文化实践,坚持继承与创新的互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实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新时代各族群众乃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绵延数千年的独特价值,丰富中国文化的教育内涵。因此,理论的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有助于当下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高效治理,是“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关键。
  坚持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是“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保证
  “四史”在立德树人的高校思政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边疆地区的现实来看,新时代“四史”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吸引高层次师资人才,以至于边疆地区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其“四史”内容的整体性不能充分阐释,对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解偏差等导致不能正视历史,不能溯本清源,最终会造成大学生对“四史”的把握不透彻不全面。还有些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之间的安排出现断层,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坚持历史、现实和理论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大学生才能从中汲取理论智慧和精神能量,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结合高校思政教学共同性和边疆地区的特殊区情,有效将“四史”融入边疆地区的思政教学,实现“四史”融入的同步性、协调性。积极关注现实需要,讲透“四史”及其蕴含的历史智慧和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边疆地区大学生对“四史”的把握和认同。
  同时,“四史”之间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明确思政教学的根本问题,了解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这就是既坚持思政教育的共同性,又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实际而各有侧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20年12月出台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四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成就,并针对不同民族地区和民族实际,着力深厚内涵、丰富形式和创新方法,为边疆地区的思政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促进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来的一套实践与经验相结合、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的治理机制。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就是坚持了“多元一体”和“一体多元”的观点,正确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各个民族的历史关系,增进了共同性的方向和尊重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为新时代党的边疆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了保证。
  结 语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探索“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不仅能够使边疆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史民情,开阔历史视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选择,而且能提高理论辨别力、政治鉴别力,有效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以更宽广的视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还能加强边疆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为此,增强“史学”底蕴,推动边疆地区思政教学及其培养后备人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2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张 锐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