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15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但由于学校过于重视比赛的组织和参与,过度重视获得比赛奖项,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而不注重对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的培养,忽略了对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艰苦奋斗精神、合作共赢精神、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功利性和实务性教育的倾向,有悖于德育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3]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大多源自个人利益而非社会利益,从而缺乏研究适应社会需求的产品的创新创业动力;也没有把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个人理想相结合,从而无法发挥爱国精神对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励作用。而德育的教育理念是立德树人,注重把大学生培养成有良好道德修养、正确价值取向、坚定信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人才,但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有待增强。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要将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教师除了需要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知识经验,还需要同时具有德育方面的知识储备。[4]然而,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总体上德育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师德育水平不高,尽管他们一直都有接受德育,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对德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德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当他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会出现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充分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将德育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另一方面,思政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待提升。思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侧重于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活动,因此较少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导致难以在德育中宣传创新创业精神。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的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培养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太过保守,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表现为:
  首先,在理论教学方面,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只是将书本的理论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单纯是为了完成课程思政的任务,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进行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时,没有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将二者的融合提升到实践层面,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效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激发融合活力
  1、树立二者相互融合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要促进高校教育深入改革,同时高校教育理念也需要更新。高校要改变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互不相关的教育理念,要运用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问题,深入挖掘两者的内在关联性,树立两者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德育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另一方面,在德育中融入创新创业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创造精神等等。只有树立两者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为学生传授知识、塑造观念意识、培养能力等方面,教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在不同的创业阶段的不同需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传授他们所需要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建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教育观念,在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知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心态,培养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二)加大师资建设,增强融合力量
  1、强化校内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提高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德育水平,可以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会、讲座、会议等系列课堂讲授德育的相关内容、宣讲最新的教育动态,使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掌握思政理论知识,提高其德育的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升其德育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