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2版
陕北老区“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多产联动发展模式探析
苦奋斗、勇于牺牲、顾全大局、同心同德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延续,也是杨家沟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引航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源泉。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杨家沟考察,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1]这为包括杨家沟在内的陕北老区和全国其他老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各级各部门的领导下,杨家沟围绕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研讨,逐步确立“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多产联动”发展思路,形成“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的多产联动发展模式。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1、红色文旅产业的引擎作用初显成效
  红色基因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昭示着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有助于树立本土红色文化自信。[2]全力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解读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推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杨家沟人的共识。2021年底,杨家沟红色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顺利动工开建,计划建成“产学研”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产业园周边开设农家乐、食品店等店铺20余家,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培养了村民创新创业能力。杨家沟利用“转战陕北”旅游专线,连接米脂县及其他相邻县的红色文化景点,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持续拉动当地消费经济增长,也开阔了村民视野,增强了村民文化自信。借助红色文化热度,杨家沟还通过不定期举办陕北民俗文化艺术活动,为游客增添更多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红色文旅业已成为杨家沟村及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并逐渐形成对周边村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展现出“大杨家沟村”和“大杨家沟镇”的发展新格局。
  2022年1月,米脂县出台了《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意见》,按照“文化振兴+”的思路,先后启动了杨家沟4A级景区的创建,完成了门户区停车场以及旅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启动了杨家沟革命旧址的改陈布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展陈大纲和版式稿设计。完成了革命旧址排水系统修缮等工程,加强了革命文物保护等。[3]同时,杨家沟引进榆林旅投公司,将废弃搁置的杨家沟豫章小学旧址盘活改造为“亚洲部”红色领导力培训中心,已基本完工。“记忆1947”展馆主体部分已完工。可以预见,杨家沟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启航,将会带来更多经济社会效益。红色文化已成为杨家沟的亮丽名片,新时期的杨家沟正以崭新的妆容展现出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持久的文化魅力,在红色文化引领下再攀高峰。
  2、红色党支部为杨家沟乡村振兴冲锋陷阵
  杨家沟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党建+产业”的发展路子,从根基入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实事难事。杨家沟村党支部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勇于担当,锐意创新,不断摸索和完善村务管理体制机制,激励村民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担责领命,成为杨家沟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表率。
  杨家沟村大力实施“双创”人才振兴计划,推行“一约四会”村级治理模式,全力打造“四大示范基地”。通过列一张小微权力清单、开展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发展一批年轻高学历党员和打造一支能力出众和服务群众的党员队伍,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获得“高西沟式薪火相传战斗堡垒”等诸多荣誉称号。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杨家沟村党支部深度挖掘和整合当地红色资源,协力支持当地构建“一核一带三点一面”的发展新格局:以杨家沟红色旅游景区为核心,以红色旅游专线为纽带,以红色旅游景区、镇核心区、管家咀产业区为三个中心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的产业集群,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形成大杨家沟村和大杨家沟镇的发展新格局,扎实助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4]
  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1、“以红带绿”塑造新时代新风貌
  无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生态文明绿色屏障。多年来,杨家沟借力当地红色文旅产业拉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坝草沙”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果。杨家沟先后实施了村庄绿化、流域治理、生态环境整治等工程;同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质改造等项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依托杨家沟已建立的“户投送、村收集、镇运输”的农村垃圾处理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制定了村规民约,严格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村内生活垃圾清理清运机制。同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形成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
  经过持续治理,一方面,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游客的接待量也稳步提高,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杨家沟“以红带绿”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在盘活红色资源的同时,以更大的信心继续优化生态文明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