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临潼火车站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一)联合周边资源,建成特色博物场馆,展示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临潼火车站遗址利用中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是将火车站遗址用好用活的典范。在定期对临潼火车站遗址建筑进行检查和养护的基础上,可适当对外开放部分区域,展示铁路老物件以及铁路相关历史照片等内容,将其作为特色博物场馆二次利用起来。
20世纪初,法国著名诗人、作家、汉学家和考古学家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于1914年2月在中国的第二次考古旅行中,沿着黄河河谷向西,途径灵宝和潼关,沿渭水一路到西安,拍摄了大量历史照片。美国LIFE杂志摄影师马克·考夫曼(MarkKauffman,1923-1994)于1947年拍摄了临潼大量照片,涵盖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临潼火车站遗址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展示这些真实的历史图像,将火车站周边乃至临潼老城的发展变迁直观的展示在参观者眼前。同时结合铁路发展为当地带来的变化,将变化前后照片进行对比展示,呈现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二)结合地域文化,建成铁路主题公园,拓展铁路文化开放体验模式
依托废旧铁路基础设施、线路打造铁路主题公园,不仅美化环境,还能留住城市记忆,是群众休闲建设、娱乐观光的好去处,也成为铁路遗产整体保护和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效利用临潼火车站遗址、周边绿地以及停放的“红色列车”作为景观,打造以铁路文化展示与体验为主与铁路风情区。
西安市区已成功建成陇海线铁路主题公园、纺织城铁路主题公园,成为区域绿色发展的“新名片”。临潼火车站遗址周边可借鉴已成功的建设经验,充分利用临潼地域特色,挖掘区域历史和人文底蕴,展现临潼的历史风貌和铁路工业风采,打造集保护生态、慢享生活、传承文化为一体的城市“记忆+现代”的体验式空间。让游客一出火车站,就能感受到临潼特色地方文化和铁路交通发展现状,使游客在游览体验的同时,了解陕西历史和陕西铁路文化,从而关注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整合陕西境内铁路线资源,形成线性文化遗产
线性文化遗产是由文化景观和文化线路衍生并拓展而来的一种新遗产保护理念,铁路依靠其特殊文化资源以及铁路线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组成其独特的线性文化遗产。随着线路的延长以及铁路的发展,该线性文化遗产从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并且联合周边,由单体遗产向群体遗产发展。整合陕西境内铁路线资源,如火车站遗址、机车检修厂、桥梁、隧道等资源,形成“一站一景”的线性文化遗产,最大限度还原区域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有利于推进陕西铁路文化遗产连线成片的整体保护与展示。
目前临潼火车站西北侧,已建成西铁教育培训基地。总投资10亿元,占地规模105亩,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实验训练与智能模拟为一体的全专业、现代化技能教育培训基地,也是铁路系统专业最全、功能最优、覆盖面最广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内建有陕西铁路陈列馆,是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陕西铁路诞生、建设、发展和壮大的专题性展馆,展馆内含千余张珍贵历史照片,百余件文物文献,以及五十余项多媒体、雕塑、场景等,生动呈现陕西铁路发展的百年征程和西铁人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彰显陕西铁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对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影响。临潼火车站可结合相关资源,打造站区参观模式,形成陕西境内铁路线性文化遗产的独特“站景”。
结 语
临潼火车站遗址近百年间经历的兴起、没落、重生,见证了陕西铁路发展的历史沧桑进程。目前在铁路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陕西铁路范围内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铁路文化遗产的物证作用和历史价值,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提供更强精神动力,仍需要不断探索。
注释
①《王玉瓒口述:西安事变和临潼扣蒋的经过》
参考文献
[1]秦红岭:《京津冀都市圈近现代建筑遗产区域保护探讨——基于“主题性建筑遗产线路”概念的思考》,载《博物院》,2017(1)。
[2]刘尊志、廖琳、李楚玉、李梦凡等:《试论天津近代火车站遗址的保护与传承》,载《博物院》,2019(02)。
[3]杨玲:《中国铁路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载《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3):54-58页。
作者简介
杨 旭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临潼火车站遗址利用中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是将火车站遗址用好用活的典范。在定期对临潼火车站遗址建筑进行检查和养护的基础上,可适当对外开放部分区域,展示铁路老物件以及铁路相关历史照片等内容,将其作为特色博物场馆二次利用起来。
20世纪初,法国著名诗人、作家、汉学家和考古学家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于1914年2月在中国的第二次考古旅行中,沿着黄河河谷向西,途径灵宝和潼关,沿渭水一路到西安,拍摄了大量历史照片。美国LIFE杂志摄影师马克·考夫曼(MarkKauffman,1923-1994)于1947年拍摄了临潼大量照片,涵盖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临潼火车站遗址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展示这些真实的历史图像,将火车站周边乃至临潼老城的发展变迁直观的展示在参观者眼前。同时结合铁路发展为当地带来的变化,将变化前后照片进行对比展示,呈现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二)结合地域文化,建成铁路主题公园,拓展铁路文化开放体验模式
依托废旧铁路基础设施、线路打造铁路主题公园,不仅美化环境,还能留住城市记忆,是群众休闲建设、娱乐观光的好去处,也成为铁路遗产整体保护和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效利用临潼火车站遗址、周边绿地以及停放的“红色列车”作为景观,打造以铁路文化展示与体验为主与铁路风情区。
西安市区已成功建成陇海线铁路主题公园、纺织城铁路主题公园,成为区域绿色发展的“新名片”。临潼火车站遗址周边可借鉴已成功的建设经验,充分利用临潼地域特色,挖掘区域历史和人文底蕴,展现临潼的历史风貌和铁路工业风采,打造集保护生态、慢享生活、传承文化为一体的城市“记忆+现代”的体验式空间。让游客一出火车站,就能感受到临潼特色地方文化和铁路交通发展现状,使游客在游览体验的同时,了解陕西历史和陕西铁路文化,从而关注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整合陕西境内铁路线资源,形成线性文化遗产
线性文化遗产是由文化景观和文化线路衍生并拓展而来的一种新遗产保护理念,铁路依靠其特殊文化资源以及铁路线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组成其独特的线性文化遗产。随着线路的延长以及铁路的发展,该线性文化遗产从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并且联合周边,由单体遗产向群体遗产发展。整合陕西境内铁路线资源,如火车站遗址、机车检修厂、桥梁、隧道等资源,形成“一站一景”的线性文化遗产,最大限度还原区域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有利于推进陕西铁路文化遗产连线成片的整体保护与展示。
目前临潼火车站西北侧,已建成西铁教育培训基地。总投资10亿元,占地规模105亩,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实验训练与智能模拟为一体的全专业、现代化技能教育培训基地,也是铁路系统专业最全、功能最优、覆盖面最广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内建有陕西铁路陈列馆,是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陕西铁路诞生、建设、发展和壮大的专题性展馆,展馆内含千余张珍贵历史照片,百余件文物文献,以及五十余项多媒体、雕塑、场景等,生动呈现陕西铁路发展的百年征程和西铁人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彰显陕西铁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对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影响。临潼火车站可结合相关资源,打造站区参观模式,形成陕西境内铁路线性文化遗产的独特“站景”。
结 语
临潼火车站遗址近百年间经历的兴起、没落、重生,见证了陕西铁路发展的历史沧桑进程。目前在铁路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陕西铁路范围内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铁路文化遗产的物证作用和历史价值,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提供更强精神动力,仍需要不断探索。
注释
①《王玉瓒口述:西安事变和临潼扣蒋的经过》
参考文献
[1]秦红岭:《京津冀都市圈近现代建筑遗产区域保护探讨——基于“主题性建筑遗产线路”概念的思考》,载《博物院》,2017(1)。
[2]刘尊志、廖琳、李楚玉、李梦凡等:《试论天津近代火车站遗址的保护与传承》,载《博物院》,2019(02)。
[3]杨玲:《中国铁路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载《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3):54-58页。
作者简介
杨 旭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