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5版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自媒体助力乡村文化传播的困境及对策
及后期剪辑水平等问题,部分“三农”自媒体作品质量低劣,看似热闹风光的全民互嗨,实则乌烟瘴气自损形象。更有甚者为博眼球,恶意炒作,紧扣受众心理,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大多数自媒体人复制别人的文章或转载其他平台的作品,在发布之前并不核实内容的真实性,还有一些含有不健康信息的自媒体作品都给粉丝造成了不好影响。质量不好的“三农”自媒体作品不能让受众体会到乡村文化的美感,虚假信息降低了网络媒介的公信力,低俗的短视频也冲击了受众传统的道德观念。
  3、乡土气息不足,文化传播不够
  当人们习惯了城市的车水马龙,自然想看一看乡村的宁静田园;奔波于城市的喧嚣,自然想要感受乡村的惬意。因此,乡村就要有乡土气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味儿”,“三农”自媒体发展更是离不开浓厚的乡土气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的年轻人急于扯掉“农人”的外衣,加之各行各业的内卷,工作压力增大,过度开发对乡村环境的破坏等众多问题,导致很多“三农”自媒体作品中乡土气息不足,土洋结合,对文化传承保护和建设的意识薄弱,宣传主题不够新颖,影响范围较小,不能很好地激发互联网的连锁效应,导致“三农”自媒体对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
   “三农”自媒体助力乡村文化传播的对策
  1、立足平民视角,传递民情民声
  “三农”自媒体多聚焦小人物和小事情,从乡村生产生活中取材,折射出普通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因此“三农”自媒体的制作应立足平民视角,用质朴的语言描述新时代农人的生活百态,讲好乡村故事,通过作品把美丽的乡村环境和淳朴的乡民生活描述出来,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在娱乐消费的基础上,增加受众深层次的思考,使自媒体不仅是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工具,更是对乡村教育、农耕文化、及乡村政策等问题的真实反映,成为农民表达真实需求、传递民情民声的场所,让“三农”自媒体成为新农人最真实状态的反射镜,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和有效传播。
  2、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农耕素材
  看过农技人创作视频的都知道,从取景到选材再到工艺制作,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视频的长度,观看者们往往因为时间长、费流量等问题直接将进度条拉到最后,这样的视频虽然体现了农人精湛的手艺,但是被模仿多了也就成为农技人惯有的拍摄手法。“三农”自媒体的制作经常忽略了受众者的猎奇心理,相互模仿和借鉴的手法也使受众反感。因此,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三农”自媒体人应该学习新政策,了解农业发展新业态,追求团队年轻化。通过培训与不断学习让作品突破思维定式,立足于本土农耕文化,作到素材创新,制作精良,内容严谨,通过与受众交流互动及时收集反馈和调整内容方向,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增强文化自信。
  3、强化乡土主题,建设新农文化
  自媒体中非遗、农特产品宣传,新时代农民风采、乡村文旅体验等都是乡土文化的重要呈现。“三农”自媒体的发展既要将农村与城市相融合,又不能被城市化进程所影响;强化乡土主题,不忘草根本性,既要通过自媒体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又不能迷失在商业化道路中。只有用心记录和分享,才能将家乡的真正美好传递出去。积极向上的“三农”自媒体,带动农村特色文化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农村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性消费,保护传统农业文化,建设新农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国家发展,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农”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让农民自发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家政策和平台的支持下,“三农”自媒体将不断完善,解决乡村的根本问题和农民的利益诉求,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传播环境,助力乡村文化传播,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德胜、李康:《打赢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短视频赋能下的乡村文化传播》,载《中国编辑》,2020(8):9-14页。
  [2]李桂芳:《基于“快手”平台的乡土文化短视频传播研究——以甘肃为例》,硕士学位论文,甘肃政法大学,2023年。
  [3]吴央:《网络短视频在新时代乡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载《大观(论坛)》,2022(1):78-80页。
  [4]李晓夏、赵秀凤:《直播助农: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新模式》,载《商业经济研究》,2020(19):131-134页。
  [5]徐嘉敏:《“三农”自媒体的传播策略与现实困境——基于华农兄弟案例分析》,载《新媒体研究》,2019(12):79-81页。
  作者简介
  何 憬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