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7版
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在内蒙古走深走实
    冰雪那达慕大会

大力气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一要用制度引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系,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技术引领等多个层面制定引进人才相关制度,建立“刚柔相济”的引才策略。一方面,刚性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创新乡村干部提级培养机制、日常考评机制、激励晋升机制、换届优化机制,让结构合理、苦干实干、群众信赖的好班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骨干。另一方面,柔性引进技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公共服务和农技推广等领域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发挥“点睛”作用。
  二要用政策留才。积极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建立人才服务期制度,在职务晋升、职级评定、薪酬补助、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安心、放心、舒心。探索建立乡村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实践和实验基地协作关系,让乡村在新技术研发、新品种试种、新技能推广等方面成为学术“试验田”,推广“科技小院”模式,让广大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要用实践育才。乡村的广阔天地是实践的大舞台,要善于培育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乡村“能人”开办企业或领办合作社,真正把乡贤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社会治理中的“头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领广大农民实干奋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提振文化振兴“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文化振兴是指通过继承和弘扬乡村历史文脉、打造城乡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树立乡村新形象和提供美好文化体验等多维度的手段来促进乡村文化多元发展、增强乡村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3]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有型也要有感,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激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围绕“记住乡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政府、社会等多元化投入,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发展同向发力,深度融合,让带有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技艺展现新时代活力,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记忆文化品牌。探索将民族传统赛事融入到乡村游、草原游当中,让文化提炼品牌、赛事打造形象、旅游落地发展、体验融合创新。
  二要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注重本土非遗传承人的寻找和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遗传承技艺基地建设,让非遗传承人送技能下乡入户,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让手工艺品、特色民俗走出橱窗展馆、走向市场。发挥青年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创新作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一批本土青年转变为“新农人”,通过不同的表现视角,打造通俗易懂,网民喜爱的短视频作品和培养直播带货主播,让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三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开发利用好乡村文化,使之成为致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要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建设富有文化的宜居宜业村庄,要加强农村牧区规划区内旅游业发展,以农家饮食文化为代表的餐饮服务业为突破口,逐步开展民俗游、踏青游、丰收游、冬捕游、赛事游,让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周边短线游的首选。
  守好生态振兴“绿宝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