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37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从贵州榕江“村超”说起
    贵州榕江“村超”现场人山人海

践,也是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村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如保障物价、规范交通、做好环卫、提出“六个文明”等。“村超”紧紧依靠人民,是榕江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的结晶。从全民“捐款”,到自发将自家美食送到“村超”现场,再到男女老幼齐至为“村超”加油呐喊,用小蒲扇给球员降温等,榕江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团结力量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村超”。“村超”不断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这种变化和实惠体现为“村超”的纯粹,即超越了纯竞技的体育性,摆脱了资本操控的金融性,融入了文化性、乡土气和人情味等。“村超”牢牢植根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满足榕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是持续保持“村超”热度的关键。总的来说,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确保“村超”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全国不断涌现更多“村超”,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开放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姿态
  开放包容既是中华文明的根本特性,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包容的根本特性,才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七下西洋……才塑造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放眼未来,只有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根本姿态,才能在新征程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依然面临如何做到开放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等问题。而“村超”的开放包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放包容提供了破译密码。
  “村超”的开放包容体现为对外来文化和而不同。“村超”之“和”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传入的外来足球文化,“不同”的是实现了本土化时代化,在和而不同中塑造了爆红国内外的“村超”文化。“村超”的开放包容体现为求同存异。“同”和“异”代表着事物发展矛盾的两个方面,“村超”正是在求同存异中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吸收转化脱颖而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求同存异为“村超”发展指明了方向。“村超”的开放包容体现为和谐发展。一方面体现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如妥善处理各类生活垃圾,央视直播现场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做导播支架等。另一方面体现为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村民积极响应“六个文明”,无形中大幅提升了榕江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让世界知道了榕江,也让榕江了解了世界。
  总而言之,过去,开放包容涵养了中华文明,未来,开放包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姿态,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