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43版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路径
度,并认为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有作为。[5]
  其次,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多元能力的测查有积极贡献。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指出,当下随着劳动力市场要求的变化,人才核心竞争力随之变化,相应的教育评价也必须相应做出调整。目前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技能、思维、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常以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风险评估和决策能力的形式展现,传统考试往往难以测量到这些方面。这些传统考试信息捕获的空白则需要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填补。美国在对考试至上的教育理念反思后,认为高质量的学校和高学业标准应该重视培养“完整的人”,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纳入到评价体系中,由此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在“让学习稳步前行”项目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
  鉴于形成性评价在学生可持续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多国将发展形成性评价作为提升教育评价质量的抓手之一,纳入到教育评价改革举措中,并在教师的职业培训中积极推行。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办法
  形成性评价在实施时有五大步骤,帮助学生明确要去哪儿、现在在哪儿及如何到达。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厘清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构成要素,理解每一个要素的合理性;也要洞悉要素间的协作机制,掌握要素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明确并共享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
  对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准确把握是高质量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上的差距,这就要求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态及最终的学习目标有深入了解。对目标和标准的清楚认知是学生实现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自我评估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权、掌握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体育生、音乐生在训练过程中非常清楚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出色的运动和演奏是什么样的状态,所以他们在训练中可以不断比对以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取得进步,这一过程的发生甚至不需要他人指导。这一经验做法同样也可以迁移到学生对学术科目的学习中,即注重强化学生对出色表现和评价标准的清晰认知。
  然而日常教学的情形是教师讲解了目标和标准,但学生没有准确理解,“虽传未达”的困境频现。因此,掌握高效阐释目标和标准的方法以期达到学生能产生共识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们对标准的深刻理解来源于不断参与制定标准、观察并反复进行评价练习和对话的活动。要让学生对于标准实现深入理解也可借鉴这一方法。一方面,学生和老师通过讨论的方式共同制定标准,引导学生以“评价者”视角思考标准,并在讨论中与教师达成理解上的共识,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制定标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和评价不同质量水平的作品来说明标准具体是什么并如何应用,学生能从具体的作品评鉴而非抽象简化的标准阅读中更深入地领悟标准,也能获取到评价指标或量表中未提及的一些隐含的法则。
  (二)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和学习任务
  提起评价,很多教师的思维局限于作业、考试等方式,实际上评价可以在任何精心设计的活动里发生。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和日常性,小到课堂里的一场讨论、一个问题的抛出,大到一个学习任务、一场考试的安排,都能披露学习情况,其背后的理念是评价、改善、进步应无时无刻不断发生。
  1、设计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学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之一。一方面,课堂讨论的表达环节让学生通过多说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获得和空白,便于学生自身和教师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互动性对话对促进学生学习意义重大。学习往往先在人与人之间发源,然后才被学习者内化吸收。交谈发生在学生的认知和文化领域,在学生与他人交流这样外部的、社交的活动发生的同时,其内部组织管理学习成果的活动以理由陈述的方式同步进行,学习便自然而然发生。
  课堂讨论亟需突破的困境是发言的数量少且质量不高问题。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较少,更倾向于被动服从,难以通过课堂的口头对话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为解决这一困境,教师需提高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频次并优化讨论方式。提问可以多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引导学生以思辨性方式回答,避免简单的“是或否”、单个词或是句子的回答。
  2、设计问题及学习任务
  科学的问题和任务设计能让教师得出学生学习情况的可靠结论,是形成性评价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问题及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以测评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
  首先,这要求问题和任务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能力测评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真实性和开放性。真实情景下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型的,允许学生给出多种解决方案,而非是判断题或者选择题那么简单。学生应对开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