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五位一体的针灸大侠
论为指导的,中医理论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积极指导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医是中国的根,更是中国人的本。
他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疾病时,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对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从而得出明确诊断,一个明确的诊断是治愈疾病的先决条件。”
白大褂,口罩,三天几乎没睡觉显而易见的憔悴,然而,站在病床前沉稳的气势,像一座宝塔。扎针的速度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一个大夫能够对穴位的熟稔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
针灸疼痛中心——古朴的牌匾悬在走廊的空中。墙上是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的宣传栏,向公众宣传中医调理的一些小妙招。往走廊深处走,墙上挂有人体的十四经络图。
楼梯两侧,一侧是中国古代针灸名家的画像和简介;另一侧一整面墙的针灸经典揽胜,从古至今所有中医针灸的经典名著的名称,整整齐齐的排列,遍布整面墙。从黄帝内经、难经开始,这些文字记录着中医针灸逐渐完善的过程。
李永峰身上的确有一种敏捷和机警。宛如在战场,面对敌军一般谨慎。
“只要用心就很快,不用心什么时候都练不快。有人一辈子都是个针灸匠。”他叹了一句。
“我收徒弟,要有一定的基础,按照佛家说的,还要看有没有慧根,有没有悟性。再一个,最重要的是入这个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以职业为目的。以赚钱为目标,你永远学不到东西。”
中医的内观智慧。在李永峰心里面,这14条经络、300多个穴位、每一块骨骼的了然,都是对人体有机整体的洞悉,也影响了他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李永峰发现在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有大量养生预防内容,其中包括环境养生预防、时辰养生预防和针灸保健预防。
唐代医家孙思邈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其重要的学术思想,强调“上工医未病之病”“神工则深究萌芽”。在《千金要方》中有大量养生预防内容,为我国的预防医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千金要方·养生序 》中强调了“治未病”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迫既消之后。”
孙思邈从饮食起居,春夏秋冬日常饮食、作息、着衣,中医的智慧可以渗透到如此细微的生活当中。将生命融入时空、四季这种流动的变化当中,顺应天地之气而生活,这种天地人一体的中医思维是一种生命态度,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让人类解开小我的执着而融入大的宇宙生命,放松下来。古老的中医智慧可以治身、治神、治人,也治于社会,道理是如此简单通达,就是一种人类顺应天地循环之气而休养生息的和谐与智慧。天地人和谐共生,这种融入日常的智慧,让中医几千年仍然充满活力。李永峰深信中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而这个根也深扎在他自己的生命大树的深处,让他虽劳碌、疲惫,但始终充满活力。
同道挚友高英选对李永峰的医案不吝赞美:“他把富含深邃哲学智慧的中国针灸之神奇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永峰教授炉火纯青的针灸临床学术水平,许多治疗思路使人耳目一新,治疗手法使人拍案叫绝。细读之后,令人对许多难治疾病认知达到新的高度,常常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这种结果,这种境界应该是永峰教授对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对益群事业发展的最好礼物,也是永峰教授的初心和梦想。”
医案是对医疗过程最真实、最客观的记录和总结,它对医学同道和后人有析疑、解惑、启发的作用,对疑难病症有画龙点睛、拨云除雾之功。由益群国医馆针灸门诊几位年轻学子收集整理的《李永峰教授医案精选II》着眼于临床疑难病症的治疗。许多患者在以往的求医过程中饱受坎坷,痛苦不堪,然而在李永峰面前常常针到病除、立竿见影。
四十六例精选医案,包括医理、治则、手法、话术、教风等方方面面,并通过具体的人、事、病、痛、针、法、方术,以纪实的笔法客观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
医案风格和李永峰针灸风格一样:凝练,果断,迅速见效。无非是记录“现病史”,患者自述什么时间出现什么疼痛,具体每次持续时间,以及身体其他的症状的描述。曾在哪里诊断和治疗,服用哪些药物。然后记录“现病见”:医者对患者的观察,问诊的情况,号脉的脉象记录。然后会分别写上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后面往往会除了病名,还会在括号内记录中医思维所给出的病证名称,这个名字里面就包含了治病的思路。比如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中医诊断:面痛,括号里面是火毒蕴结证,治则里面写着:清热解毒,泻火止痛。处方,一串穴位名称:上颌支(曲鬓配四白)、下颌支(曲鬓配承浆)、颧髎、颊车、下关、太阳、率谷、风池、百会、合谷、外关、太冲,日一次,十次一个疗程。最后如实记录治疗情况:治疗三个疗程后,面部疼痛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他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疾病时,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对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从而得出明确诊断,一个明确的诊断是治愈疾病的先决条件。”
白大褂,口罩,三天几乎没睡觉显而易见的憔悴,然而,站在病床前沉稳的气势,像一座宝塔。扎针的速度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一个大夫能够对穴位的熟稔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
针灸疼痛中心——古朴的牌匾悬在走廊的空中。墙上是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的宣传栏,向公众宣传中医调理的一些小妙招。往走廊深处走,墙上挂有人体的十四经络图。
楼梯两侧,一侧是中国古代针灸名家的画像和简介;另一侧一整面墙的针灸经典揽胜,从古至今所有中医针灸的经典名著的名称,整整齐齐的排列,遍布整面墙。从黄帝内经、难经开始,这些文字记录着中医针灸逐渐完善的过程。
李永峰身上的确有一种敏捷和机警。宛如在战场,面对敌军一般谨慎。
“只要用心就很快,不用心什么时候都练不快。有人一辈子都是个针灸匠。”他叹了一句。
“我收徒弟,要有一定的基础,按照佛家说的,还要看有没有慧根,有没有悟性。再一个,最重要的是入这个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以职业为目的。以赚钱为目标,你永远学不到东西。”
中医的内观智慧。在李永峰心里面,这14条经络、300多个穴位、每一块骨骼的了然,都是对人体有机整体的洞悉,也影响了他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李永峰发现在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有大量养生预防内容,其中包括环境养生预防、时辰养生预防和针灸保健预防。
唐代医家孙思邈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其重要的学术思想,强调“上工医未病之病”“神工则深究萌芽”。在《千金要方》中有大量养生预防内容,为我国的预防医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千金要方·养生序 》中强调了“治未病”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迫既消之后。”
孙思邈从饮食起居,春夏秋冬日常饮食、作息、着衣,中医的智慧可以渗透到如此细微的生活当中。将生命融入时空、四季这种流动的变化当中,顺应天地之气而生活,这种天地人一体的中医思维是一种生命态度,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让人类解开小我的执着而融入大的宇宙生命,放松下来。古老的中医智慧可以治身、治神、治人,也治于社会,道理是如此简单通达,就是一种人类顺应天地循环之气而休养生息的和谐与智慧。天地人和谐共生,这种融入日常的智慧,让中医几千年仍然充满活力。李永峰深信中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而这个根也深扎在他自己的生命大树的深处,让他虽劳碌、疲惫,但始终充满活力。
同道挚友高英选对李永峰的医案不吝赞美:“他把富含深邃哲学智慧的中国针灸之神奇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永峰教授炉火纯青的针灸临床学术水平,许多治疗思路使人耳目一新,治疗手法使人拍案叫绝。细读之后,令人对许多难治疾病认知达到新的高度,常常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这种结果,这种境界应该是永峰教授对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对益群事业发展的最好礼物,也是永峰教授的初心和梦想。”
医案是对医疗过程最真实、最客观的记录和总结,它对医学同道和后人有析疑、解惑、启发的作用,对疑难病症有画龙点睛、拨云除雾之功。由益群国医馆针灸门诊几位年轻学子收集整理的《李永峰教授医案精选II》着眼于临床疑难病症的治疗。许多患者在以往的求医过程中饱受坎坷,痛苦不堪,然而在李永峰面前常常针到病除、立竿见影。
四十六例精选医案,包括医理、治则、手法、话术、教风等方方面面,并通过具体的人、事、病、痛、针、法、方术,以纪实的笔法客观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
医案风格和李永峰针灸风格一样:凝练,果断,迅速见效。无非是记录“现病史”,患者自述什么时间出现什么疼痛,具体每次持续时间,以及身体其他的症状的描述。曾在哪里诊断和治疗,服用哪些药物。然后记录“现病见”:医者对患者的观察,问诊的情况,号脉的脉象记录。然后会分别写上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后面往往会除了病名,还会在括号内记录中医思维所给出的病证名称,这个名字里面就包含了治病的思路。比如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中医诊断:面痛,括号里面是火毒蕴结证,治则里面写着:清热解毒,泻火止痛。处方,一串穴位名称:上颌支(曲鬓配四白)、下颌支(曲鬓配承浆)、颧髎、颊车、下关、太阳、率谷、风池、百会、合谷、外关、太冲,日一次,十次一个疗程。最后如实记录治疗情况:治疗三个疗程后,面部疼痛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