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路军精神,汇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磅礴力量
西路军后代参观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介石调集了大批的国民党军队进入陕西,联合东北军西北军制定了通渭作战计划,企图就是利用陕北狭小的地域,一举将共产党和红军围歼,为了更好的求得生存,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红军要渡过黄河向黄河以西的甘肃宁夏方向发展。一方面解决战略依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革命队伍发展壮大的需要。
3、打通国际援助通道的需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日法西斯严重威胁到苏联的安全。为了避免陷入与德日法西斯同时作战的被动局面,苏联决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军事援助,初步确定了两条线路,一是经过外蒙到绥远或宁夏,另一条是经新疆到哈密或安西。后来中央在瓦窑铺会议上正式提出打通国际路线的军事战略总目标,通过宁夏由外蒙的方向接近苏联获取战略物资,这也就是宁夏战役计划确定的原因,但是后来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宁夏战役被迫取消,这个时候打通河西走廊,成了获取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援助的唯一通道。
从河西走廊的地形和敌情来看,首先河西走廊它的南面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而北面有两大沙漠,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它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地形狭长,恰似形似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在经历了汉唐时的繁荣,明清时的衰落,近代以来河西走廊长期处在马步芳、马步青等反动军阀的统治之下,他们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视地盘如生命。所以对红军的到来迅速聚集各方面的力量围追堵截,这样的地形和敌情,也为西路军浴血河西打下了伏笔。
(二)西路军的征战历程
1、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1936年10月24日至31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总部、三十军、五军21800多人,从甘肃靖远虎豹口渡口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但是过河之后,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胡宗南等部大举北进,宁夏战役计划被迫取消。11月10日,中革军委对已经过河的部队发布命令,改称西路军,在陈昌浩、徐向前的率领下孤军深入甘肃河西走廊,独立执行创建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西路军渡河之后,左路纵队首站古浪,虽歼敌2000余人,但是自身损失了2400多人,遭受重创。而右路纵队的红三十军、红五军及总部向西挺进永昌、山丹等地。西路军渡河之后展开的一系列与敌人的鏖战,牵制了甘肃、青海、宁夏的马家军的主力部队及河东的部分敌人,给河东中央红军集中优势兵力作战,赢得了先机。
2、策应河东建立永昌山丹根据地
11月18日21日,西路军攻克永昌、山丹之后,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以这两地为中心的建立根据地,这一带地形狭长,人口稀少,易攻难守,建立根据地非常不容易。马家军正是抓住了西部军兵力分散,分兵把守的弱点,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断削弱西部军的战斗力。在此后的四十多天时间里,西路军几乎无日不战,发生大小战斗的20余次,击毙击伤敌人的6000余人次,给马家军沉重的打击。12月25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路军在完成了策应河东红军战略转移,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使命之后,于12月底撤出永昌、山丹等地,但自身也遭受严重损失。全军从过河时的21800人减少至15000人,伤病员不断增加,弹药不断减少,面对凶狠残暴的敌人,前进的道路险象环生,但战士们仍然义无反顾,服从命令,继续西征。
3、血战临高,呼应西安事变后的局势
12月28日,西路军从永昌山丹突围之后,先后攻占临泽、高台,这个时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回到南京的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并调集了三四十个师的兵力,准备围攻西安,内战一触即发,局势需要西路军在战略上予以配合。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西路军暂停西进,在临泽、高台建立根据地,策应河东红军。在此后的七十多天时间,西路军将士先后进行了血战高台,临泽保卫战,倪家营子血战,面对数倍于己的围追堵截,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装备严重不足,竞争损失惨重。1937年3月1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三道柳沟突围后已不到3000人。
4、石窝分兵,西行支队血战安西
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三个重要决定。第一,陈昌浩、徐向前回陕北向中央汇报。第二,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新民、李克增、曾传瑞、王复生、陈世才、黄超、徐波林等8人组成。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李先念负责军事指挥,第三方面剩余人员兵分三路分路突围。4月
介石调集了大批的国民党军队进入陕西,联合东北军西北军制定了通渭作战计划,企图就是利用陕北狭小的地域,一举将共产党和红军围歼,为了更好的求得生存,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红军要渡过黄河向黄河以西的甘肃宁夏方向发展。一方面解决战略依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革命队伍发展壮大的需要。
3、打通国际援助通道的需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日法西斯严重威胁到苏联的安全。为了避免陷入与德日法西斯同时作战的被动局面,苏联决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军事援助,初步确定了两条线路,一是经过外蒙到绥远或宁夏,另一条是经新疆到哈密或安西。后来中央在瓦窑铺会议上正式提出打通国际路线的军事战略总目标,通过宁夏由外蒙的方向接近苏联获取战略物资,这也就是宁夏战役计划确定的原因,但是后来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宁夏战役被迫取消,这个时候打通河西走廊,成了获取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援助的唯一通道。
从河西走廊的地形和敌情来看,首先河西走廊它的南面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而北面有两大沙漠,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它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地形狭长,恰似形似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在经历了汉唐时的繁荣,明清时的衰落,近代以来河西走廊长期处在马步芳、马步青等反动军阀的统治之下,他们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视地盘如生命。所以对红军的到来迅速聚集各方面的力量围追堵截,这样的地形和敌情,也为西路军浴血河西打下了伏笔。
(二)西路军的征战历程
1、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1936年10月24日至31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总部、三十军、五军21800多人,从甘肃靖远虎豹口渡口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但是过河之后,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胡宗南等部大举北进,宁夏战役计划被迫取消。11月10日,中革军委对已经过河的部队发布命令,改称西路军,在陈昌浩、徐向前的率领下孤军深入甘肃河西走廊,独立执行创建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西路军渡河之后,左路纵队首站古浪,虽歼敌2000余人,但是自身损失了2400多人,遭受重创。而右路纵队的红三十军、红五军及总部向西挺进永昌、山丹等地。西路军渡河之后展开的一系列与敌人的鏖战,牵制了甘肃、青海、宁夏的马家军的主力部队及河东的部分敌人,给河东中央红军集中优势兵力作战,赢得了先机。
2、策应河东建立永昌山丹根据地
11月18日21日,西路军攻克永昌、山丹之后,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以这两地为中心的建立根据地,这一带地形狭长,人口稀少,易攻难守,建立根据地非常不容易。马家军正是抓住了西部军兵力分散,分兵把守的弱点,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断削弱西部军的战斗力。在此后的四十多天时间里,西路军几乎无日不战,发生大小战斗的20余次,击毙击伤敌人的6000余人次,给马家军沉重的打击。12月25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路军在完成了策应河东红军战略转移,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使命之后,于12月底撤出永昌、山丹等地,但自身也遭受严重损失。全军从过河时的21800人减少至15000人,伤病员不断增加,弹药不断减少,面对凶狠残暴的敌人,前进的道路险象环生,但战士们仍然义无反顾,服从命令,继续西征。
3、血战临高,呼应西安事变后的局势
12月28日,西路军从永昌山丹突围之后,先后攻占临泽、高台,这个时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回到南京的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并调集了三四十个师的兵力,准备围攻西安,内战一触即发,局势需要西路军在战略上予以配合。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西路军暂停西进,在临泽、高台建立根据地,策应河东红军。在此后的七十多天时间,西路军将士先后进行了血战高台,临泽保卫战,倪家营子血战,面对数倍于己的围追堵截,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装备严重不足,竞争损失惨重。1937年3月1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三道柳沟突围后已不到3000人。
4、石窝分兵,西行支队血战安西
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三个重要决定。第一,陈昌浩、徐向前回陕北向中央汇报。第二,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新民、李克增、曾传瑞、王复生、陈世才、黄超、徐波林等8人组成。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李先念负责军事指挥,第三方面剩余人员兵分三路分路突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