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路军精神,汇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磅礴力量
李先念曾敬佩地说:“他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令我至今难忘。凶残的马家军已杀红了眼,狂奔的战马,卷起漫天尘土,明晃晃的战刀泛起冷光。红三十军的剩余部队,为了保障总部和非战斗人员的安全,排成了左右两排人墙,占据有利地形,顽强拼搏阻击。一排战士倒下了,另一排战士站起来,通道内血流成河……”
从黄河的虎豹口到哈密的星星峡,这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西路军几乎无日不战,历时六个多月,转战河西14个县,历经大小战斗80多次,歼敌2.5万多人。据统计,在这1260平方公里土地上,总计牺牲的西路军将士有12600余人,平均每100米就留下了一具西路军烈士年轻的身躯。
在倪家营子突围时,年仅23岁的三十军副军长熊厚发左臂伤口严重脓化,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他请求军首长把自己留下。他说:“我不能走了,把我放在这里吧!我不能增加你们的累赘。李先念哽咽着说:“我们就是背你,也要把你背出山去。”熊厚发坚毅地说:“我的安危是小,部队的安危是大,只要你们活着,部队就有希望,中国就有希望。李先念含着泪同意了他的请求。再分别是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块怀表和一个望远镜,递给李先念说“就拿这两样东西做我最后一次党费吧。我还想请组织给我开一封党员介绍信,要是我能活着走出这河西走廊,我要拿着它找到组织再为党工作。”但是在和大部队分别不久,他就遭到了马忠义部队的围剿,在牺牲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为了不连累战友,在狱中吞针自尽的妇女独立团政委吴富莲,为了掩护伤员转移狙击敌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同归于尽的红九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西路军战士们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虽然他们只度过仅仅二、三十个春秋,但是却留给人们永远的追忆。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他们视死如归,他们浴血奋战,正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所拥护和支持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而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
(四)艰苦奋斗、顽强不屈
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说:“西路军无愧为听党指挥、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英雄部队。”
“我们坚信胜利前途,并号召全军斗争到底,现虽日食一餐,眼前无水,而绝不会灰心,准备战到最后一滴血”。这是倪家营子血战后,弹尽粮绝的西路军发给党中央的一封电报。
1936年10月底,红西路军将士西渡黄河时,只备了四天口粮,战士们大多都穿着单衣单裤,而此时的河西走廊已进入严冬,这里地广人稀、物乏民穷,又近隆冬,天寒地冻,粮缺水咸。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有两段话让人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他指出冬季的河西走廊“不利于野外作战,不利于游击活动,不利于死守一地,不利于孤军独战”,同时深情的回忆 “隆冬时节,冰天雪地,堕指裂肤。我军指战员,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苦寒气候,长夜行军,真是艰苦至极。”
在浴血奋战的五个多月,歼敌2.5万多人。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等13名军级干部,50多名师级干部,及90多名团级干部,7000多将士喋血沙场。西路军失败后,敌人把被俘的战士带到了早已挖好的万人坑前。看着这些身着单衣,备受折磨的西路军战士们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连马步芳也不得不感慨西路军是铁军。在张掖监狱被俘战士成立了两个党支部,常常利用放风时间,在地上书写“坚定”二字,哼着《苏武牧羊歌》中“留胡节不辱”“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等唱词自我鞭策、相互激励。在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营救下有5000多名将士最终回到了党的怀抱,成为了党和人民军队的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西路军将士走上国家重要领导岗位。其中,李先念等4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张琴秋等18人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王树声等109人授予少将以上军衔。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哈密地区志中,我们可以找到刘庆南、杜天义、王明超等7个人的名字,作为西路军战士,他们走过艰难的长征,挺过河西走廊残酷的战斗。经过新兵营的历练和成长,建国后,他们毅然回到我们哈密,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投身铁路、畜牧等行业的生产建设。
传承弘扬西路军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映照未来,一种精神穿越时空,永不褪色。在新时代新征程,回望西路军的英雄事迹,不仅仅是崇敬怀念,更是展望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大家看到的这张照片是今日的青海省循化县红光村清真寺,它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红军而得名,原名赞卜乎村,1987年改名为红光村,寓意“红军精神,
从黄河的虎豹口到哈密的星星峡,这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西路军几乎无日不战,历时六个多月,转战河西14个县,历经大小战斗80多次,歼敌2.5万多人。据统计,在这1260平方公里土地上,总计牺牲的西路军将士有12600余人,平均每100米就留下了一具西路军烈士年轻的身躯。
在倪家营子突围时,年仅23岁的三十军副军长熊厚发左臂伤口严重脓化,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他请求军首长把自己留下。他说:“我不能走了,把我放在这里吧!我不能增加你们的累赘。李先念哽咽着说:“我们就是背你,也要把你背出山去。”熊厚发坚毅地说:“我的安危是小,部队的安危是大,只要你们活着,部队就有希望,中国就有希望。李先念含着泪同意了他的请求。再分别是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块怀表和一个望远镜,递给李先念说“就拿这两样东西做我最后一次党费吧。我还想请组织给我开一封党员介绍信,要是我能活着走出这河西走廊,我要拿着它找到组织再为党工作。”但是在和大部队分别不久,他就遭到了马忠义部队的围剿,在牺牲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为了不连累战友,在狱中吞针自尽的妇女独立团政委吴富莲,为了掩护伤员转移狙击敌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同归于尽的红九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西路军战士们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虽然他们只度过仅仅二、三十个春秋,但是却留给人们永远的追忆。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他们视死如归,他们浴血奋战,正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所拥护和支持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而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
(四)艰苦奋斗、顽强不屈
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说:“西路军无愧为听党指挥、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英雄部队。”
“我们坚信胜利前途,并号召全军斗争到底,现虽日食一餐,眼前无水,而绝不会灰心,准备战到最后一滴血”。这是倪家营子血战后,弹尽粮绝的西路军发给党中央的一封电报。
1936年10月底,红西路军将士西渡黄河时,只备了四天口粮,战士们大多都穿着单衣单裤,而此时的河西走廊已进入严冬,这里地广人稀、物乏民穷,又近隆冬,天寒地冻,粮缺水咸。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有两段话让人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他指出冬季的河西走廊“不利于野外作战,不利于游击活动,不利于死守一地,不利于孤军独战”,同时深情的回忆 “隆冬时节,冰天雪地,堕指裂肤。我军指战员,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苦寒气候,长夜行军,真是艰苦至极。”
在浴血奋战的五个多月,歼敌2.5万多人。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等13名军级干部,50多名师级干部,及90多名团级干部,7000多将士喋血沙场。西路军失败后,敌人把被俘的战士带到了早已挖好的万人坑前。看着这些身着单衣,备受折磨的西路军战士们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连马步芳也不得不感慨西路军是铁军。在张掖监狱被俘战士成立了两个党支部,常常利用放风时间,在地上书写“坚定”二字,哼着《苏武牧羊歌》中“留胡节不辱”“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等唱词自我鞭策、相互激励。在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营救下有5000多名将士最终回到了党的怀抱,成为了党和人民军队的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西路军将士走上国家重要领导岗位。其中,李先念等4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张琴秋等18人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王树声等109人授予少将以上军衔。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哈密地区志中,我们可以找到刘庆南、杜天义、王明超等7个人的名字,作为西路军战士,他们走过艰难的长征,挺过河西走廊残酷的战斗。经过新兵营的历练和成长,建国后,他们毅然回到我们哈密,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投身铁路、畜牧等行业的生产建设。
传承弘扬西路军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映照未来,一种精神穿越时空,永不褪色。在新时代新征程,回望西路军的英雄事迹,不仅仅是崇敬怀念,更是展望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大家看到的这张照片是今日的青海省循化县红光村清真寺,它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红军而得名,原名赞卜乎村,1987年改名为红光村,寓意“红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