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8版
乡村振兴视域下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居、石仙鱼、千年石棺等10多处旅游景点,邀请专业人士为村民开展民俗表演、接待礼仪培训,并把花瑶风情搬到了意大利米兰第42届世博会。村内已建成农家乐21个,组建村内民俗文化表演队2支,接待游客人数从2014年的不足50人次到现在的年接待游客超15万余人次。2019年9月,在村支“两委”组织下,村内全体农家乐成立了白水洞村旅游协会,制定了规章制度,由村支“两委”在村部宣传栏公布旅游投诉渠道,统一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带动旅游有序发展。2021年12月村里成立了建筑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加强对合作社、旅游协会等村内组织的指导、服务和管理,通过承揽财政资金项目、劳务输送、旅游服务、帮助销售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截至2022年8月,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
  (二)发展方式创新: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1、保护优越生态环境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白水洞村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环境效益,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在做好乡村旅游环保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当地的石瀑、溶洞和瑶族民俗等自然与人文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白水洞村先后被评选为湖南省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邵阳市美丽乡村等。
  2、科学整治人居环境
  湖南大学详细了解村庄人口、经济、文化等情况后,找准白水洞村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围绕“村庄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可复制、建设项目能落地”目标,综合村庄发展策略、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景观风貌规划、建筑风貌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多方面内容,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的村庄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分别进行厨厕改建、整治村容村貌、垃圾科学转运。白水洞村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中联环境合作,实现了专人专车统一清理和转运。白水洞村垃圾收集点也从9个增加到40多个,每3天集中清运一次,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运至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通过科学处理,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转变,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分配模式创新:构建利益共享共担机制
  在村支“两委”带领下的白水洞村,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走集体经济的道路,另一方面又针对传统集体经济的弊端,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探索和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1、构建利益转化联结新机制
  白水洞村对通过土地的规模化租赁流转、闲置民房的功能互换流转、开办村公司等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采取长期合同形式,将村内农户的土地以每亩每年225-550元不等的价格流转给村内民宿经营者、农业合作社及其他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为解决流转后给农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矛盾,租赁单位还给困难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对村里符合旅游基本要求的民房,采取统一标准、统一改造、统一经营方式,由投资者出资改造为客栈,收益权交投资者享有,农户除由公司安排1人在客栈服务岗位就业外,餐饮部分由农户自主经营和自我收益。经营权的规模化分离,有效激活了土地、房屋和剩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跨越式转化,形成了公司与农户双赢的新格局。抓住全县成立村公司契机,承揽财政性资金到村的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2、构建产销链条利益共享新机制
  在村“两委”组织下,白水洞村旅游协会与农户、农家乐和民宿老板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向游客推荐住宿从中提取8%的中介费,并且集中采购农户家的稻谷、腊肉、猪血丸子销售给农家乐和民宿老板,实现三方获利。另外,村公司通过加强对各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力度,采取产品展销、自媒体平台销售、代售产品等方式收取管理服务费用。截至2020年6月,村公司帮助代售产品已创收1.3万元。村公司与村内20家民宿签订服务合同,通过指导经营、介绍客源、开展花瑶民俗表演等形式收取10-15元/位的服务费。
  3、建立共享共赢的利益帮扶机制
  村支“两委”依托白水洞村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开展“花瑶课堂”、电脑培训等系列课程。通过乡村文旅策划、民宿经营、人居建设等讲座,培养致富带头人,厚实人才储备,让村民能全覆盖地接受旅游知识培训。从县城聘请专业舞蹈老师给村里留守妇女教授舞蹈,帮助她们组建民俗表演队。白水洞村的民族表演队在2021年共计表演200场次,每场次收费3000元,实现了60万元的增收。充分发挥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市场主体作用,公司采取劳务式、就业式、带动式的扶贫方式,利用管理、导游、客运、餐饮、住宿等多个平台,扶持景区村民建起民宿、饭店,创新股权托管,鼓励村民将山林、田地、房屋、宅基地等资产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