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5版
推进一体化 建设试验区 打造总窗口
    西咸新区落实“引入名校办名校”的办学思路,基本实现了新建学校“名校+”全覆盖。

以生态环境“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道路。
  推进河流综合治理
  按照“柔性治水、引水入城、活力水岸”的理念,开展渭河、泾河、沣河等7条河流综合治理,河流水质稳定在地表III类,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建成投用11座污水处厂、日处理能力达28.8万吨,排污许可全覆盖位列全省第一。按照引汉济渭工程部署,在昆明池遗址上规划建设10.4平方公里的斗门水库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昆明池·七夕公园,先后四次作为央视七夕晚会主舞台,将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交汇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
  关停咸阳化工、中石化沣东炼油厂、中玻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4486家。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建成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构建覆盖新区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对标京津冀治霾、珠三角臭氧防治,探索形成科技治污、精准调度的新区大气治理机制,臭氧防治经验在全国推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7年的6.99优化到2023年的4.86,空气优良天数由2017年的176天增加到2023年的231天。
  全域推进绿化美化
  深入开展“美丽西咸·绿色田园”环境景观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全域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多节点布局区域内湿地、湖泊、公园以及楔形绿地等生态绿地板块,建成昆明池·七夕公园、沣河金湾、中央公园等12个大型城市公园和40余个口袋公园,建成城市绿道47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362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7.23平方米,尽显“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田园风光,沣河生态景观长廊、昆明池等已成为大西安生态景观建设示范标杆。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稳妥推进“双碳”战略
  获批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建立全国首个气候友好型企业评定标准,积极创建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已建和在建近零能耗建筑总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沣西新城游泳馆成为全国首个AAA级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
  今天的西咸新区,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公园、花海绿廊相得益彰,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最普惠的公共产品。
  十年以人为本 共建共享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新区
  西咸新区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的急难愁盼着手、从公共服务的短板切入,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2017年以来,累计投资1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43所,新增学位13.4万个,创建省级示范高中3所,学校从287所增至383所,增幅33.4%,先后引入清华附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黄冈中学等名校,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入好园”的愿景变成现实,成功获评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建成投用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西咸新区中心医院、西电集团医院沣东院区3座三甲医院,新区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建成启用,空军军医大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