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西新城创新发展结硕果
亿元,增长了近14倍;规上工业产值从2018年的13.5亿元增长至43.5亿元,增长2.2倍;市场主体从2017年的3646家增长至9.9万家,增长了26倍,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活力与潜能加速兑现。
创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市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历史负责,建世界一流的标准规划建设城市。
(一)优化城市顶层设计
在规划编制理念方面,首次提出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为总窗口的“一总两带”区域创新大格局,促进区域协同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融合发展,谋划建设“秦创原创新一体化示范区”。在规划管理模式方面,探索城市重点片区“全流程综合规划+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综合集成+总设计师+CIM平台”的规划建设管理新模式。在规划成果应用方面,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建立集海绵城市、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综合管廊、建筑垃圾利用、地下空间利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城市体系,并在全域复制推广,提升建设品质和城市形象。
(二)实施单元综合开发
秉持“将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楚再开发”的思路,实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城市设计和开发单元、综合规划三级管控,将新城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元,明确每个单元的单元边界、建设规模、内部设施等,推进重点区域、节点、路段设计全覆盖,累计完成7个开发单元综合规划,并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片区实践应用。
(三)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围绕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探索地上地下空间分层规划,推行建设用地立体综合开发,实现一次规划、同步开发。以TOD建设引领片区综合开发,在翱翔小镇片区,充分结合商业、交通枢纽、地铁站点等布局,打造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区。
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历史机遇,通过双创生态体系构建,加速创新资源要素聚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落地,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围绕“两链”融合、落实“四主”思路,制定《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区建设规划》,打造“6+9+N”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雨林系统,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队培育体系,组建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沣西新城中心,创新推出“科技业务一人通办”新模式,着力构建从成果转化到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截至目前,累计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80家,促成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31个。2023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7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7家、瞪羚企业12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67.19亿元。源杰半导体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一批产业链——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去年年底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总窗口首家在科创板上市企业;泰丰盛合荣获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有望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跃居陕西民企百强第3位;威思曼高压电源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2022年全省唯一一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民营企业。
(二)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建设了一批新型科创载体,规划总面积625.37万平方米,已建成超270万平方米。建设孵化器加速器11个,其中,陕西微软创新中心等4家载体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光谷创业咖啡等5家获批
创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市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历史负责,建世界一流的标准规划建设城市。
(一)优化城市顶层设计
在规划编制理念方面,首次提出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为总窗口的“一总两带”区域创新大格局,促进区域协同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融合发展,谋划建设“秦创原创新一体化示范区”。在规划管理模式方面,探索城市重点片区“全流程综合规划+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综合集成+总设计师+CIM平台”的规划建设管理新模式。在规划成果应用方面,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建立集海绵城市、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综合管廊、建筑垃圾利用、地下空间利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城市体系,并在全域复制推广,提升建设品质和城市形象。
(二)实施单元综合开发
秉持“将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楚再开发”的思路,实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城市设计和开发单元、综合规划三级管控,将新城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元,明确每个单元的单元边界、建设规模、内部设施等,推进重点区域、节点、路段设计全覆盖,累计完成7个开发单元综合规划,并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片区实践应用。
(三)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围绕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探索地上地下空间分层规划,推行建设用地立体综合开发,实现一次规划、同步开发。以TOD建设引领片区综合开发,在翱翔小镇片区,充分结合商业、交通枢纽、地铁站点等布局,打造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区。
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历史机遇,通过双创生态体系构建,加速创新资源要素聚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落地,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围绕“两链”融合、落实“四主”思路,制定《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区建设规划》,打造“6+9+N”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雨林系统,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队培育体系,组建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沣西新城中心,创新推出“科技业务一人通办”新模式,着力构建从成果转化到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截至目前,累计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80家,促成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31个。2023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7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7家、瞪羚企业12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67.19亿元。源杰半导体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一批产业链——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去年年底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总窗口首家在科创板上市企业;泰丰盛合荣获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有望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跃居陕西民企百强第3位;威思曼高压电源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2022年全省唯一一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民营企业。
(二)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建设了一批新型科创载体,规划总面积625.37万平方米,已建成超270万平方米。建设孵化器加速器11个,其中,陕西微软创新中心等4家载体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光谷创业咖啡等5家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