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9版
文化&产业:遗址与都市的融合范式
址保护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63处,文化遗产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等级和价值高、时代连续性强的特点,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是中华历史文明的宝库。
  2022年以来,秦汉新城立足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打造“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的发展思路,按照“点状突破、横向拓展、串珠成链”原则,精心策划实施文旅项目,不断擦亮秦汉文化品牌。经过不懈努力,新城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秦汉历史文化遗产为基底的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中华文明会客厅”的名片日益闪亮。
  以文物安全为根本,构建立体化保护格局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文物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基于此,新城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文物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坚决保护好、传承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坚持规划先行。随着新城开发建设进程的加快,原《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未颁布)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要求。为此,新城邀请一流权威团队,于2019年启动《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2022年规划获批公布后,及时纳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推动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振、协调发展。同时,按照“打包整合、契合实际、保用结合、多规合一”的原则,对照申遗标准,启动《西汉帝陵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统筹好西汉帝陵大遗址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遵循。
  厚植绿色基底。深入实施遗址区环境整治,彻底清理与遗址区风貌不相协调的枯树杂草、现代坟冢,恢复遗址绿色生态,让大遗址有尊严、可观瞻。按照“大开大合、疏密有致”的原则,对长陵、安陵、义陵现有林地进行改造提升,增设林中小径、帐篷营地、休闲座椅等配套设施,打造休闲生态园林。根据五陵原整体形制特征,实施西汉帝陵生态治理工程,形成绵亘东西的绿化长廊,绿化面积超1万亩,实现了遗址保护、环境提升、空间拓展、城市形象的有机统一。
  实施保护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长陵、渭陵、义陵、长兴村制陶作坊遗址等保护展示工程,遗址环境风貌得到全面改善。针对辖区文物点密集、文物等级高、保护范围大等特点,大力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先后完成六座西汉帝陵(长陵、安陵、义陵、渭陵、康陵、延陵)的安技防工程,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文物安全防范体系。
  创新文管机制。成立了文物保护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