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9版
穿越古今:沣东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昆明池·七夕公园鹊桥

竭陂池。”俯仰之间,大池与盛唐风貌俱为陈迹。
  在原昆明池旧址上兴建的昆明池项目是陕西省“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落实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和开展“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重大工程,在满足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200万人饮水的基础上兼顾了沣河分洪、蓄洪和滞洪功能。
  斗门水库试验段暨昆明池·七夕公园位于斗门水库(昆明池)北岸中部,占地面积2255余亩,其中水域面积707亩,景观面积1548亩。
  建筑学家张锦秋曾说,“彰显历史文化特色是重建昆明池的‘灵魂’,要贯穿在昆明池规划的全过程。”因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此,加之当地七夕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论证,最终选定围绕七夕IP,建设昆明池·七夕公园。
  牛郎织女传说由来以久,源于阴历七八月间的星象。随时间推移,爱情因素与牛郎织女传说日渐结合。汉末《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就曾描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见,彼时牵牛织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并且开始被编织为一对恩爱夫妻受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根据记载,不仅牵牛、织女为夫妻之说已被普遍认可,而且他们每年以喜鹊为桥、七夕相会的情节,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融入风俗之中了。
  而七月七日原本是另一个吉庆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制药、暴晒衣服和书籍,民俗活动都在白昼进行。西汉时,七夕鹊桥相会的神话,通过文艺、道德、宗教、婚姻习俗等多种渠道,最终渗透并侵夺七月七日这一良日,形成了守夜祈福、穿针乞巧的节俗活动。
  西汉时的昆明池,水面辽阔,被认为是地上的银河。当七月织女星升上天顶时,银河东边的牵牛星就进入人们的视野。高悬的织女星向西倾斜时,牵牛星则上升至最高点,岁序也就进入仲秋八月了。天上的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昆明池也按左牵牛、右织牛的布局在东西两岸设置了牵牛和织女石像。班固《西都赋》有云:“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而《关辅古语》中也说:“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这些都明确指出,昆明池畔的牵牛、织女像,正是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星在昆明池上的投影。
  这种天上人间遥相呼应的景象,使得昆明池成为牛郎织女故事的源头,其后广泛流传到全国各地。而昆明池所在的斗门地区,依然保存着牛郎、织女二石像,也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的七夕节俗。
  昆明池·七夕公园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于2017年9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景区占地面积2255余亩,景观主入口面积618亩,分为云汉广场和停车场;景观部分930亩,设有花田林海,亭台楼阁。
  “云汉”二字出自班固的《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景区入口云汉广场上,有一座高33.2米的巨大汉代楼船形制雕塑,寓意汉武帝时期的昆明池面积332顷;楼船长54米,寓意着汉武帝在位54周年;楼船上有高14.1米的汉武帝立像,意指汉武帝公元前141年登基;还有文臣武将、兵勇车马和八方力士,气魄宏伟。
  景区内景观则围绕“七夕”主题建造。水面被命名为七夕湖,上建一座七孔拱桥,名为鹊桥。鹊桥由海棠环绕装扮,桥身由汉白玉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