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8版
打造“中华文明的会客厅”
    汉阳陵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地下博物馆

结构,提升区域人气活力的“帝陵文化长廊”。
  今年“大汉紫道”项目将率先推进“长陵-安陵组团”,线路总长8785米。该组团将通过分级实施道路改造,建设交通网络体系,并联周边乡村道路,连接长陵博物馆、长陵、赵王如意墓、刘家沟村、安陵等节点,设置3座综合性服务驿站,配套木栈道游憩线、露营房车营地、移动式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打造一条沉浸式品味历史文化、体验式感受自然之美、交互式带动乡村振兴的多元特色文旅廊道。
  该项目的主线、支线绝大部分路段位于秦咸阳城遗址保护范围内,长陵服务区位于长陵建设控制范围内,安陵服务区位于秦咸阳城遗址保护范围内。
  据了解,“大汉紫道”选址时严控规模,并尽量削减形象特征以便与遗址环境相协调。其主要利用现状道路进行改造建设,不设路牙,对部分新修扩建道路,采用在现状地面以上铺设改性土道路的做法,严格遵守不开挖的建设原则保护地下遗存,整体与遗址环境相协调。
  此外,“大汉紫道”的设计工艺采用了与遗址相融合的工艺及可逆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保护遗址及其周边风貌。届时,市民游客将有机会在“帝陵文化长廊”体验到“秦汉文化博物馆+”课外研学、自驾旅行、 考古旅行、大汉紫道集市等系列“博物馆+”“户外+”“穿越+”“乡村+”活动。
  此外,秦汉新城还拥有我国第一座地下博物馆,即汉阳陵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阳陵而建。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总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被后世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黄金时代“文景之治”,并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经过40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鋭、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其丰富的随葬品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真实体现。
  依托汉阳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年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博物馆设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个基本陈列,展示文物一万余件。汉阳陵还有“中国雕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在已出土的数万件陶塑文物和木质雕刻文物中,无不表现出2000多年前中国雕塑艺术的精湛高超。数十种陶塑文物不仅形象逼真,而且静感和动感十分准确,在同一类陶塑人俑或动物俑中,不仅相貌不一,而且表情各异。
  为了达到既保护帝陵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又能够展示陵园重要考古成果,满足观众欣赏古代遗址的目的,整个建筑基本沉埋于地下,地面覆土绿化,是目前中国第一座全地下的现代化遗址博物馆。游客在玻璃栈道上穿行,脚下便是一条条已发掘或正在发掘清理的从葬俑坑,能很直观的看到墓葬当时的情况。博物馆内采用真空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