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23版
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色消费等。
  (三)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动力变革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集聚力量攻关空天、信息、材料、储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根技术、底层技术,打通关键领域技术的堵点、断点,筑牢产业安全、经济安全根基,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二是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协同推进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打通升级迭代经营主体的各类通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型“新物种”、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格局,加速释放创新驱动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建设好用好高能级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一体化平台。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牵引,强化创新资源空间耦合,完善科研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创新人才汇聚,产出更多的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支持“链主”及骨干企业建设高能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形成“科创企业森林”,提升企业原创技术策源能力。
  四是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探索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实现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互为支撑、迭代升级;探索重大创新平台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新模式,大力推进原创成果“沿途下蛋”“沿途孵化”;优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环境,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促进信息、数据、人才、产业融合互动。加大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升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刘霞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载《经济研究》,2020(4):4-19页。
  [2]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载《改革》,2018(4):5-16页。
  [3]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载《管理世界》,2019(7):1-7页。
  [4]彭剑虹、刘娟、吴凡:《标准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启示》,载《中国质量》,2019(5):107-110页。
  [5]马海涛、徐楦钫:《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载《经济地理》,2020(4):11-18页。
  [6]廖海军、周耿忭、邓啸林、尤庆建:《系统提升省会品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载《城市发展研究》,2021(7):7-10页。
  [7]袁晓玲、王军、张江洋:《高质量发展下城市效率评价:来自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研究》,载《城市发展研究》,2020(6):62-70页。
  [8]张跃胜、李思蕊、李朝鹏:《为城市发展定标: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综述》,载《管理学刊》,2021,34(1):27-42页。
  作者简介
  吴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