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9版
甘青地区的藏族新年及其特点
    牧区摆设年夜饭场面(摄影丨仁增旺姆)

头、洗衣等将清除旧年的一切不干净之物。“古桑”意为九桑,即在佛堂前、煨桑炉、或者高而干净的地方煨桑,以敬奉神佛之用意。“古却”意为九供,即在佛堂点灯、献物,在干净的碗碟中盛放寓意为吉祥的食物,如酥油、奶酪、新酒、奶子等。一般情况下,“古桑”和“古却”两项活动会同时同地进行,煨桑、点灯、献物,然后用松柏蘸上酒或者牛奶向煨桑炉抛洒,这两项仪式都是为了向天神地祇祈福,祈求来年能五谷丰登、家人幸福美满。
  除夕,藏族群众称“南公萨共”,意为天圆地满之意。这一天,农区的藏族群众会供物祈神、煨桑敬佛、点灯诵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海东市的循化、化隆等农区,藏族群众会在早晨贴出用藏文或汉文书写的对联,下午上坟祭祀祖先,在年夜饭准备妥当后,会给家中的猫、狗喂食新饭。到了晚上,长辈会到佛堂去点灯诵佛,之后全家人会一起聚在灶房(有些藏族家庭会在客房)享用手抓肉、饺子、酥油茶等丰富的食物。享用年夜饭期间,大人们会谈天说地、高唱酒曲、互相敬酒(除夕夜不会喝醉),一直守岁至凌晨。老人们说,年夜饭尽量吃香、吃饱、吃开心,这样来年就不会忍饥挨饿、郁郁寡欢。
  大年初一,大部分农区的藏族群众会和牧区群众一样,全家老少穿上新衣,清晨点灯、煨桑、佛堂拜佛、祭祀山神、祖宗。迎接喜神之后,儿孙要向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则会向小辈子孙发年钱,送礼物。吃完新年第一顿年饭、年茶后,负责去拉则的人则会带着桑料出发,其他家庭成员则会怀揣新春的美酒、哈达,走门串户,向村庄里德高望众的长辈、亲人、邻居、朋友拜年。拜年者进到每一家门口都会对迎接的主人道“洛萨桑,洛萨扎西德勒”(藏语“新年好,新年吉祥如意”)等吉祥话,同时将哈达和美酒敬献给主人家,主人家也会回应拜年者“洛萨桑”等吉祥话。拜年者一定要给长者请安、磕头,敬献哈达,之后主人家要对拜年的人让座、敬茶、敬食、敬酒、敬唱等方式表示感谢。之后从初二、初三开始,人们会带上家中烧制的炕锅馍馍和新年礼物,到较远的亲朋好友家拜年。
  卓仓藏族与河湟“家西番”过年习俗
  卓仓藏人是指今天分布在青海省东北部湟水南岸山区地带的包括乐都、平安、民和县以及互助县湟水北岸玛藏寺香火庄等地的藏族,人们把生活在那块方圆一百多公里的38个部落、7个藏族村庄的藏族人叫“卓仓哇”,也有“卓仓七条沟”的说法。卓仓藏人作为一个部落组织,形成于14世纪,当时,来自西藏的噶举派高僧三罗喇嘛桑杰扎西(海喇嘛)及其侄子三丹罗追等众,因说服西北蒙藏诸部归顺明朝有功,被明朝中央于洪武年间出资劈地修建了卓仓多杰羌寺——瞿昙寺,还于宣德二年(1427)将周围七条山沟的土地百姓赐予该寺作为香火地,由此逐渐形成了以瞿昙寺为中心的政教合一地方势力。长期以来,卓仓藏族与周边的汉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与汉族大致相同又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过年习俗。
  卓仓藏族过新年跟汉族的春节大致相似,年前要购置过年物资,老少男子都要洗头、剪发,女的要洗梳发辫,表示来年吉祥如意。从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右起,开始清扫住宅上下、房屋内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等,期望新的一年家庭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前妇女们在家酿造青稞酒或杂酒,炸各种油馍馍、制酥油奶羔等。大年三十,男子们到“圣山”砍来柏香树枝,在树枝上缠上哈达、羊毛等象征吉祥的物品后,摆放在自家院落中。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左右,到各村落祭祀“拉则”(敖包)的地方进行祈祷,并插上这些吉祥物。按照卓仓传统习俗,除夕夜还要吃猪头和猪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