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1版
鼓藏节:以节为媒,彰显中华民族大团结
图丨西江旅游公司 文丨李天翼
    雷山黄里苗寨鼓藏节喜迎四方客

  苗族鼓藏节十三年过一次,不同苗寨过鼓藏节的轮回起始年份有所不同。2023年,黔东南雷山县共有黄里、陶尧、羊排、脚猛、开屯等十多个苗寨要过鼓藏节,村寨多、地域广、规模大,吸引不少人关注。
  苗族隆重的祭祖大典鼓藏节是珍贵的国家级文化遗产
  追祖缅怀,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中华祭祖文化的传承,吃鼓藏是黔东南雷公山和月亮山区域的盛大祭祖节日。鼓藏这个词,实际上苗语是“哝略”或“哝好闹”的翻译,“哝”是“吃”,“略”是“鼓”,在雷公山苗族看来,鼓是祖先灵魂栖居的居所,象征着祖先;“好闹”是放在宗庙里的鼓。所以无论是“哝略”还是“哝好闹”,都是一个意思,意为祭祀祖先的节日。
  鼓藏有白鼓藏和黑鼓藏之分。白鼓藏仪式较为简单,通常杀猪。黑鼓藏仪式比较复杂,通常杀牛。雷山过去的苗族村落鼓藏节应该也是杀牛,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才改为杀猪,所以是白鼓藏。
  鼓藏节的传说多种多样,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版本,是传说古时侯雷公放洪水来淹没人类,姜央兄妹躲在大葫芦里逃过此劫,通过兄妹开亲繁衍后代。前两年还较为风调雨顺,可后来连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姜央求助于祭师,得知是自己儿子放牛时,牛踩踏了蝴蝶妈妈的坟茔,蝴蝶妈妈很生气,要每年都杀牛来祭祀。于是姜央杀牛祭祖,度过了难关。后来姜央觉得如果每年都杀牛祭祖,势必影响农业生产,于是请求祭师祷告祖灵,以后十二生肖轮回再杀牛祭祖。从此,就有了十三年过一次鼓藏节的习俗。
  雷山是苗族文化原生态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地方。作为雷山苗族节庆的典型代表,鼓藏节之所以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它较好地保留了苗族的历史、习俗、传统等要素以外,其中蕴含的和谐、智慧、美丽、欢乐、浪漫等文化气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征程上,有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再造中华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价值。
  尊祖感恩、讲求社会和谐团结鼓藏节蕴藏着的中华优秀文化要素
  雷山各苗寨过鼓藏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像西江苗寨,是在2022年过了。今年轮到雷山的黄里、陶尧、羊排、脚猛、报德、乌尧这些村寨过。
  各村寨过鼓藏的时间之所以不同,一个原因是这些村寨属于不同鼓社宗族,同一鼓社宗族的村寨就在同一年过鼓藏节。鼓社是苗族传统社会中的宗族或支系单元,同一鼓社往往就是一个共同祖公的后代。像西江鼓社,除了西江苗寨内部的四村八寨以外,还包括掌赶、干荣、白碧、乌仰等村落。像今年的黄里、乌尧、陶尧等村落,相传这三个村寨的共同祖公是三兄弟,他们迁徙到雷山境内后,老大在陶尧定居,老二在乌尧定居,老三在黄里居住。虽然这三个村落的姓氏不同,但却是一起在同一年过鼓藏。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苗族先民对节庆时间的智慧安排。雷山苗族比较重视村寨的你来我往,村与村之间,寨与寨之间,很多都是亲戚关系,为了确保村寨的人们能礼尚往来,应该是苗族先辈们经过商量,对各鼓社宗族的年节在时间上分开过,这样确保大家的方便走动,从这点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苗族先民安排节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