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7版
广西梧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对策探析
精准识别,建议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建设村屯的后端处理设施,按“市政排污管网”模式建设村屯,引导村民新建厕所接入村屯排污管网,从而达到整村推进,加强厕所后端无害化处理;加强监管,健全协同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项目资源和资金,建立协同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机制。在推进改厕工作中,要加强对改厕工作的监管,实时跟进加强监管,保证工作进度,对于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并要求整改到位。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针对优秀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需统筹规划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全方位挖潜设计,着力在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等重点民族文化上寻求突破,努力增强广大群众对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注重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结队帮扶、扶持非遗传承、民间艺人,保护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开展非遗衍生品的生产、设计大赛等,发现、扶持传统工艺创意人才。保护古桥、古祠堂、名人故居、地标性文化景观、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实施“美丽乡愁”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工程,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深挖历史古韵。构建古村落保护与村落发展相统筹、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在以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适度控制开发规模,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记录下来,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便长期保存;对接市场需求,大力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放大壮族、瑶族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迷人魅力。
  (二)加大政策引导扶持乡村文化振兴力度
  构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建议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文化振兴领导小组,逐级建立相应的组织,确保每个村至少1名文化管家(或志愿者)专职负责文化工作。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强化财政保障,鼓励民间资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各级财政应将乡村文化振兴的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式吸引民间组织,尤其是各类民间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制定符合群众需求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村民跨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和完善“菜单式”文化服务新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丰富“菜单项目”,构建立体化服务格局,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惠民文化服务;着眼产业振兴,以乡村文化为产业振兴提供持久动能。推动乡村文化与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相结合,融入乡村文化元素,实施品牌营销创新。制定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把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的传统工艺纳入振兴目录,给予重点支持。用乡村文化创意为农业旅游赋能,打造乡村乐园,建成一批农文旅融合集聚地。
  (三)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挖掘梧州本土文化资源,做好长期发展规划设计。建议文旅部门牵头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宣传,对有人文历史文化底蕴、红色革命历史传统、民族特色风情、自然奇异景观的地方,重点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秀丽风景,与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地方乡镇政府合作,结合各地区域及乡村发展实际,广邀文化旅游领域专家学者与当地文创产业知名人士,进行乡村文化旅游的长远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细化工作,要与附近乡村发展实况紧密结合,体现本土特色,达到区域资源最优配置。创新文化旅游体验模式,形成本地特色文化品牌。建议在进行乡村文化旅游长期规划时,要广泛深入调研,充分掌握游客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与期待体验,结合当地产业文化特点,创新文旅设计模式,发挥创意,结合年轻人较为喜欢的民宿、田园观光、美食等,逐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游客与消费者之中留下口碑,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乡村公共旅游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间、周边民宿、餐饮、展览馆、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以游客消费习惯为依据,建设商场、超市、小吃摊位聚集区,在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消费经济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4页。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6页。
  作者简介
  许 文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执政党建设、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