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体制优化策略研究
权分离”探索,进一步明确保护管理职责、优化保护管理模式、推进运营模式创新、提升保护管理与经营能力,促进遗产有效保存保护和价值传承弘扬。
1、明确保护管理机构职责
管理职责上,明确大明宫保护办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营中保护管理责任主体地位,完善其“责、权、利”,建议保护办内设机构中保护和研究机构不参与遗址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核心做好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运营机构完成旅游发展方面的规划设计和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明确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对大明宫遗址的监测管理,同时结合监测加强对遗址公园保护管理业务的指导;明确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的遗址公园运营主体地位,并积极探索让大明宫遗址“活起来”的路径方式,充分传播弘扬大明宫遗址的价值。
2、优化保护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上,遵循精简高效、高度融合、运行灵活的原则,构建以大明宫保护办为主体的“管委会”综合管理模式。一方面,将大明宫保护办建设成直接保护管理大明宫遗址的“管委会”,构建以大明宫保护办为主导,未央区人民政府、新城区人民政府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综合协调,统筹区域遗址公园、遗产地保护管理职能与地区行政管理职能的综合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探索大明宫保护办关于遗址保护规划涉及方案、保护工程和展示利用项目等事务直接上报西安市文物局的机制,以减少保护管理中间环节,提升保护管理效能。
3、推进运营模式创新
结合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保护办+公司”模式创新,建立“产权清晰、职能明确、管理科学、机制灵活”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展示、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演艺活动创新及景区宣传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市场作用,形成“有为保护利用+有效市场运营”双轮驱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中国首批建设的考古遗址公园,应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引领并提供范式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需求和遗址公园文化产品特性,在运营管理机制、模式方面率先改革,按照景区化运营规律,探索“管理机构+公司经营+多业经营”或特许经营等模式,在实现价值传播弘扬的同时,扩大经营性收入,提升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营效能和活力。
4、提升保护管理与经营能力
针对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业人员不足、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通过“引育结合”方式来提升管理能力。首先,针对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应优化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让专业人才愿意来,来了后能留下。其次,针对前期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批量化引进的现状,后续应结合遗产保护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与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机制。最后,制定员工培训和进修制度,通过常态化和专业化的培训及针对性的专业进修等,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管理体制是管理目标、方案和战略实现的保障。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实现有效保存保护和价值传承弘扬,必须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并创新性履行其职能职责。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保护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各级政府及文物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切实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明确文物保护管理主体、经营主体及其权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参与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发展方面的活力,确保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3版)》,刘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70页。
[2]刘卫红:《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产品特性与发展趋势》,孙华等,《笔谈:考古遗址公园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载《中国文化遗产》,2022(04):11-13页。
[3]刘卫红、田润佳:《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构建思考》,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54-62页。
[4]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管理规划(2022-2027)》,2022:15-17页。
[5]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管理规划(2012-2018)》,2012:23页。
作者简介
刘卫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管理
程宿钱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管理
1、明确保护管理机构职责
管理职责上,明确大明宫保护办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营中保护管理责任主体地位,完善其“责、权、利”,建议保护办内设机构中保护和研究机构不参与遗址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核心做好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运营机构完成旅游发展方面的规划设计和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明确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对大明宫遗址的监测管理,同时结合监测加强对遗址公园保护管理业务的指导;明确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的遗址公园运营主体地位,并积极探索让大明宫遗址“活起来”的路径方式,充分传播弘扬大明宫遗址的价值。
2、优化保护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上,遵循精简高效、高度融合、运行灵活的原则,构建以大明宫保护办为主体的“管委会”综合管理模式。一方面,将大明宫保护办建设成直接保护管理大明宫遗址的“管委会”,构建以大明宫保护办为主导,未央区人民政府、新城区人民政府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综合协调,统筹区域遗址公园、遗产地保护管理职能与地区行政管理职能的综合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探索大明宫保护办关于遗址保护规划涉及方案、保护工程和展示利用项目等事务直接上报西安市文物局的机制,以减少保护管理中间环节,提升保护管理效能。
3、推进运营模式创新
结合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保护办+公司”模式创新,建立“产权清晰、职能明确、管理科学、机制灵活”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展示、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演艺活动创新及景区宣传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市场作用,形成“有为保护利用+有效市场运营”双轮驱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中国首批建设的考古遗址公园,应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引领并提供范式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需求和遗址公园文化产品特性,在运营管理机制、模式方面率先改革,按照景区化运营规律,探索“管理机构+公司经营+多业经营”或特许经营等模式,在实现价值传播弘扬的同时,扩大经营性收入,提升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营效能和活力。
4、提升保护管理与经营能力
针对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业人员不足、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通过“引育结合”方式来提升管理能力。首先,针对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应优化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让专业人才愿意来,来了后能留下。其次,针对前期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批量化引进的现状,后续应结合遗产保护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与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机制。最后,制定员工培训和进修制度,通过常态化和专业化的培训及针对性的专业进修等,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管理体制是管理目标、方案和战略实现的保障。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实现有效保存保护和价值传承弘扬,必须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并创新性履行其职能职责。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保护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各级政府及文物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切实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明确文物保护管理主体、经营主体及其权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参与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发展方面的活力,确保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3版)》,刘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70页。
[2]刘卫红:《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产品特性与发展趋势》,孙华等,《笔谈:考古遗址公园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载《中国文化遗产》,2022(04):11-13页。
[3]刘卫红、田润佳:《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构建思考》,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54-62页。
[4]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管理规划(2022-2027)》,2022:15-17页。
[5]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管理规划(2012-2018)》,2012:23页。
作者简介
刘卫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管理
程宿钱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