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7版
乡村旅游与“五个振兴”融合的模式与实践
    生态宜居是全体普济人共同的发展要求

业+村民”共同参与⑦等多种模式,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研究总结还明显不足,对乡村旅游与“五个振兴”融合共振从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研究还有待深化。2023年以来,云南省丽江市普济村紧抓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机遇,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规模不断壮大,农旅融合发展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农村发展的新引擎。解读普济村推动乡村旅游与“五个振兴”融合共振的过程,可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及西部地区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视角。
  普济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本底条件
  普济村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西北方的城乡结合部,属束河街道中济社区普济一组,有纳西、白、汉、普米、藏、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有村民144户572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传统村落,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普济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丽江古城6公里,地处束河古镇景区(4A)、丽江大研古城(5A)和拉市海景区(3A)三大景区中央,毗邻西山游路和青龙路,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班方便快捷可达,市内有5路公交车直达村前,规划建设的丽江轨道交通2号线贯穿整个西山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发展优势。
  普济村历史悠久,境内有“丽江五大寺”之一的普济寺,“普济十景”的自然人文风光,普济寺内的两棵海棠古树被誉为“云南樱花之冠”。普济村文化厚重,传承并孕育了农耕、古乐、祭祀、民居、节日等民风民俗。曾经的普济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村内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严重;村民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周边村镇甚至还流传着“嫁人不嫁普济村”的说法。
  2023年以来,普济村坚持乡村旅游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同频共振,取得显著效果。如今的普济村,民居错落有致,田园郁郁葱葱,宽敞干净的石板路如诗如画,多业态的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浓郁的纳西文化底蕴,让这里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打卡点”。
  普济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一)旅游+产业振兴
  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拥有经济、文化、社会三重属性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农业产品的开发同样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拓展。普济村根据发展旅游的需要,首先成立全资占股的村集体合作社丽江普济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随后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围绕丽江市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定位,主动融入丽江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制度,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并于2023年3月顺利通过了国家AA级旅游景区的评审。同时,普济村按照“一村多业、一户一业”的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纳西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团队餐厅、马帮家宴、后山烧烤、儿童乐园等多个产品项目。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的一部分,乡村产业振兴将乡村旅游业纳入其中,拓展了农业和旅游业的类型,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业边际收益。
  (二)旅游+人才振兴
  旅游行业对于乡村创业和就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乡村旅游正是通过旅游口碑的传播让更多人认识乡村,让更多身在外地的本地人回到乡村,致力于本村的发展。普济村启动了“暑期新旅人”实习招募,发布“新旅人成长计划”,呼吁和吸引各类人才到当地实习和工作。联合本地高校、各类协会,在本村开展乡村文旅人才培训课程和训练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鼓励待业青年、大学生、创客等相关群体积极参与本村的景区建设工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各类人才实施的农文旅产业项目。设立产业奖补奖励,投入约300万元对于片区内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且有一定入驻年限和投资规模的项目给予“贷免扶补”政策支持。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积极动员农户利用现有庭院、宅基地建设家庭手工作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成,逐步扩大规模。乡村旅游成为带动人才回流、人才扎根的有效机制,人才依托乡村旅游而不断汇聚,成为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三)旅游+文化振兴
  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